会宁FM第10期节目播音稿.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宁FM第10期节目播音稿

会宁FM广播电台第10期节目播音稿 编辑准备样稿 会宁FM广播稿——2013年第10期节目播音稿 节目名称:《会宁FM-NO10》 节目主题:话说会宁 节目主播:王元平 节目编辑:李旭硕 播出时间:2013年 月 日 录音交稿时间:2013年 月 日 ※※※※※※※※※※※※※※※※※※※※※※※※※※※ 作为会宁人中的一分子,家乡总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了的乡情.早就想写写这方面的话题了,但一直苦于没把准脉络不敢下笔,适逢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在会宁胜利会师七十五周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壮举,也为了讴歌会宁这方土地上的人民世世代代繁延生息、坚苦创业的坚忍不拔精神,我还是自己鞭策自己提起这支拙笔,把陆陆续续思索的思想碎片斗胆诉诸文字。 我是 王元平 ,这里是倾听家乡的声音——会宁FM网络广播。 话说会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敦厚圆润的黄土山塬养育了会宁人的憨厚质朴。同时也培植了会宁人的世故圆滑,缺少一点棱角分明的张扬,就像丰满如女人的山峦一样。暗合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庸之道。阴柔的山峦,线条柔美,肌肤丰满,圆和融通与地气相连。会宁人自远古以来在有意与无意间就享受着这种大自然的美德教化,骨子里具有了一种包容的特质。因由,便产生了许多关于包容的故事,民族之间的包容,历史事件的包容,这是一方大融合的土地。至今还有蒙古族的后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黑虎赵”的家族史就是一部浓缩的民族大融合史。七十年前的那一场伟大历史事件——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宁,更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增添了无尽的精神活力。会宁在拥抱红军,欢庆会师的同时,从此,就跟随红军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走出了一个个出类拔萃的大学生。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享用不尽的精神食粮,这种浴火重生的精神,涵盖了中国传统文明的精华所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走过了两千多年的会宁,成长了六百多年的小城,你的一点一滴,一颦一笑,一苦一荣,一悲一喜,苦乐荣辱都与中华民族的兴衰紧紧相系,骨子里渗透着中华文明的血脉,那一份淳朴,那一份诚实是你永远也褪不掉的胎记,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很快地认出你是会宁的儿女。这是一种美德,这应该成为我们的骄傲,因为我们没有把祖宗的东西丢掉。潺潺流淌的祖厉水。虽然苦咸,但苦咸中有一股节气,一股矢志不渝的节气。 有句谚语说:“人穷志短”,然而会宁人人穷志不穷;经济虽然落后,但人的观念、意识却并不落后。干旱少雨的黄土层地质结构世世代代演绎着会宁人的吃苦耐劳,表现着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过人潜能,经济的拮据培育了善于计划、崇尚节俭的美德,同时也有那么一点吝啬小气,不过这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长期的贫穷造就了这一性格缺失。 其实,会宁在唐王朝以前,是一个好地方,物产丰富,粮丰林茂,牧马遍野。唐太宗贞观八年曾赐改会宁为“粟州”。会宁农耕文明的辉煌开始走下坡路,应该说起始于宋朝中叶,1125年,金兵南下,北宋遂一蹶不振。中原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各地方势力的迅速崛起。从此,民族争斗断断续续再没有停止,一直到上世纪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地处中原腹地与西北大漠交汇处的会宁自然就成了这一场大角力中的羊皮,被扯得七零八落。加之自然灾害——大旱、地震等的施暴,会宁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再也没有缓过阳气,由此,便有了“苦甲天下”的会宁和吃苦耐劳的会宁人。会宁人的特别能忍耐是与这一段长达近千年的磨难分不开的。 会宁翻开新的一页,起始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起始于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这近三十年来,会宁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宁人在保持传统美德的同时,更加接近现代,学会了用现代科技意识致富的本领。人们常说,致富容易,治贫难。所谓治贫难至少有两层意含:1、物质上的贫穷;2、精神的贫穷。而精神上的贫穷是不容易致富的,这句话的意指主要在精神的层面。治贫既要治经济的贫穷,更要治精神的贫穷、文化上的贫穷,这样才能从观念上、根本上解决人贫穷的根由。哲人说:“节俭就是美德”、“勤劳就是人生的要义”,就让我们保持这一种美德,把握这一份人生的要义吧。勤劳节俭,珍惜物力,爱惜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与当前倡导的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相吻合的。人,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这种勤劳节俭的美德,即是生活富裕了。 会宁人没有“采菊东篱下”的那份悠闲,也没有“把酒话桑麻”的那种坦然,只是在忙碌的操劳中,坚守着一份信念——把住农本,守住文化的根。这种渗透在骨子里的东西,早已成为一种自觉。这种坚持和忍受就像生长在黄土地上的庄稼一样生长在会宁人的气血中,收了一茬又一茬,丝毫都不动摇,耕与读早已成为传家的操守。“耕读持家”四个字可以说写尽了会宁人坚守两个根本的一贯家风。所谓的“三苦”精神,其实是有它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不光是简单的“跳出农门”的翻版,不光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