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 烷基 1. 烷基:烷烃分子从形式上消除一个氢原子而剩下的原子团称为烷基。 烷基通式:CnH2n+1,用 R 表示。 sp3杂化轨道有方向性,图形为一头大,一头小 3. 丙烷的卤代 氢的相对活性 = 产物的含量÷被取代的等价氢的个数。 故室温时三种氢的相对活性为: 氯代:3°H ∶ 2°H ∶ 1°H = 5∶4∶1 4. 异丁烷的卤代 在高温时(450℃)三种氢的活性接近于1 : 1 : 1。 预测烷烃氯代时各产物的得率 溴代反应中,叔氢:仲氢:伯氢的相对活性比为 1600 : 82 : 1。 3. 溴代反应 练习: 第七节 烷烃的一卤代反应历程 链引发(chain initiation): 链传递(chain propagation): 一、甲烷的一氯代反应历程 链终止(chain termination): 二、卤素对甲烷的相对反应活性 卤素的相对反应活性为:氟 氯 溴 碘 三、氢原子反应活性与自由基的稳定性 1、氢原子的反应活性 ??? 氢原子的反应活性顺序为: 3° 2° 1° 2、自由基及其稳定性 ?3° 2° 1° CH3· 反应机理 练习: 1. 比较下列自由基的稳定性 2. 写反应历程 一、反应进程的过渡态与能量变化 1. 反应进程与过渡态(transition state) 第八节? 过渡态理论 2. 能量变化曲线图——表示反应进程的能量变化 a:反应物位能(峰谷)?? b:过渡态位能(峰顶) c:产物位能? (峰谷) E:活化能 E′:逆反应的活化能? ΔH:反应热 (1)一步反应 ?H 0 放热反应, ?H 0 吸热反应 二、过渡态与中间体 过渡态 中间体 反应的中间状态 反应中产生的活泼质点 未被测出 可测出(稳定的中间体则可分离) 位能的最高点(峰顶) 位能低于过渡态、高于产物 本章小结 1.烷烃的命名 2.分子立体结构的表示方式 3.烷烃的卤代反应及反应历程 作业: P46 1.(1)、(3)、(5) 6. (2) P47 11. c. 如果含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时,按照“次序规则” “较优”基团写在后面,而简单基团写在前面。 ① 单原子取代基按其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大者为“较优”基团。若为同位素,则质量大的为“较优”基团。例如: “>”表示“优于” 次序规则是为了表达某些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关系,需决定有关原子或基团的排列次序。它的主要内容如下: ② 多原子取代基则逐个原子顺次比较,排出优先次序。 丁基 异丁基 因此:异丁基>丁基 ③ 含有双键或三键基团,可以认为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原子。 乙烯基第一个原子:C、C、H 乙炔基第一个原子:C、C、C 因此:乙炔基>乙烯基 d. 如果两个不同取代基的位次都符合“最低系列”时,按次序规则顺序,“较优”基团后列出。 4-丙基-6-异丙基壬烷 4-isopropyl-6-ropylnonane 如果支链上还有取代基时,这个取代了的支链的名称可放在括号中或用带撇的数字来标明支链中的碳原子。 2-甲基-5-(1,2-二甲基丙基)癸烷 或 2-甲基-5-1′,2′-二甲基丙基癸烷 在IUPAC命名法中,英文名称中的一、二、三和四等数字用相应的词头“mono”、“di”、“tri”和“tetra”等表示,简单的取代基英文数字词头不参加字母顺序排列,但“iso”,“neo”则参与排序。 IUPAC法按取代基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的次序排列。 2,5-二甲基-3-乙基己烷?? 3-ethyl-2,5-dimethylhexane 2,8-二甲基-4-乙基壬烷 4-ethyl-2,8-dimethylnonane 一、碳原子的四面体概念及分子模型 1. 四面体概念 以甲烷为例 C—H 键长: 0.109nm?? ∠HCH键角:109°28′ 第三节 烷烃的构型 2. 分子模型 (凯库勒模型、斯陶特模型) 3. 构型(configuration) 凯库勒模型(球棒模型) 斯陶特模型(比例模型) 具有一定构造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排列状况——构型 二、碳原子的 sp3 杂化 1. 碳原子的sp3杂化 杂化态 基态 激发态 甲烷分子的形成 三、烷烃分子的形成 C-H:sp3-s σ键 乙烷分子的形成 C H 4 H H H H H H C C C C H H H H H H s p 3 - s σ s p 3 - s s s p 3 - s σ s p 3 - s σ s p 3 - s σ s 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探究文本内涵》ppt课件解析.ppt
- 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ppt课件解析.ppt
- 2015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解析.ppt
- 2016年泸州市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讲诉.doc
- 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汉字》ppt课件解析.ppt
- 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衔接与排序》ppt课件解析.ppt
- 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ppt课件解析.ppt
- 2015届人教版中考英语基础过关课件:七下[Units1—6](39页)解析.ppt
- 2015届中考物理《第六讲物态变化》(单课考点自主梳理反馈+典例真题分析+考向探究与方法归纳,11ppt)解析.ppt
- 2015届佛山市高三1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