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产后出血业论文,产后出血
论文评阅结果:
论文评阅人:
广州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产后出血致胃肠功能障碍高危因素分析
姓 名:
年级专业班:
学 号:
论文提交时间:2013年8月
目录
摘 要………………………………………………………………….... 关键词…………………………………………………………………..3
第一章 研究背景………………………………………………………4
1.1 研究目的、意义…………………………………………………….1.2 国内外现状………………………………………………………….4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2.1 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6
第三章 研究结果…………………………………………………………3.1产后出血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7
3.2产后出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章 讨论………………………………………………………………4.1产后出血可能导致胃肠功能障碍……………………………………4.2出血量和合并感染是产后出血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4.3产后出血胃肠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护理………………………………第五章 结论………………………………………………………………附 录…………………………………………………………………….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后出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将87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分为胃肠功能障碍(30例)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57例)OR<1),后两者是危险因素(OR>1)。结论 产后出血可以导致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选择在23岁-28岁年龄段妊娠和腰麻-硬膜外麻醉;做好产前、产时及产后的护理,建立预防产后出血预案及急救预案;预防和积极控制感染可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
【关键词】 产后出血 胃肠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研究目的、意义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产后出血导致循环血量下降,腹腔内脏器血流低灌注、血流再分布所致肠系膜血流减少,肠粘膜膜屏障营养不良、细胞萎缩、细胞间紧密连接分离、增宽和损害。成为细菌和毒物从细胞旁入侵门户,由此进入肠粘膜淋巴结及门脉血流,导致SIRS,进一步并发MODS。
目前,国内外对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报道较多,但未见对产后出血胃肠功能障碍的报道。分娩前后,产妇的生理机能会发生相当大的改变,产后出血不同于其他的外科失血,因此,产后出血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必定有别于其他危重症病人,本研究拟对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的产后出血病人进行胃肠功能障碍的回顾性调查,以期找出产后出血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确定产后出血胃肠功能障碍出现的时机,分析现有的治疗与产后出血胃肠功能障碍预后的关系,为产后出血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预防及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与充实提供现实依据,从而避免或阻断促使 MODS发生发展的胃肠道机制,降低产后出血的并发症,缩短产后出血病人的住院日,提高产后出血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医疗成本的支出。
1.2国内外现状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菌库和内毒素库,一旦肠粘膜的完整性或防御保护机制被破坏,大量肠道内的细菌和内毒素被释放入血,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最终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即MODS。[1]
早在1956年Irving就提出了肠功能衰竭的概念,即“功能性肠道减少,不能满足食物的消化吸收”。1986年,Meakins和Marshall首先提出“肠道是发生MODS的原动力”。[2]近些年来,肠屏障功能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普遍接受了“胃肠功能障碍既是MODS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也充当着MODS启动者的角色”的观点。在我国,黎介寿教授提出“肠功能障碍应是肠实质与(或)功能的损害,导致消化、吸收营养与(或)粘膜屏障功能产生障碍”。王宝恩认为胃肠功能障碍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肠道消化吸收障碍、肠道运动功能减退、肠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发生肠道细菌过度繁殖和/或菌群失调,细菌及内毒素易位,终致诱发、加剧MODS/MOF。[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