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体育中教学渗透谈体育中教学渗透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之路
———新时期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谢立华
单位:津西张家窝中学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之路
新时期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摘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思维.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抓住契机,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前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从2001年底开始教育部要求全国统一使用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在过去的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生理方面的健康固然重要,而心理方面的健康同样重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社会的发展,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畴。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有的还有抑郁.焦虑.厌学.自杀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心两健,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为此,笔者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作了一些尝试.探索。
1. 调查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确定教育目标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生心理状况不同于其他特征,不经过细心观察.深入探究是很难了解的,更不必说进行针对性教育了。调查发现,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①害怕心理;②逆反心理;③依赖心理;④焦虑心理;⑤孤独心理;⑥自责心理;⑦过敏心理;⑧冲动心理;⑨反感心理;⑩异性心理。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以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又如:在考核或成绩评定时,总觉得教师给别的同学的分数与评价比自己的高,怀疑教师不公正.有偏向,在进行集体项目的比赛时,总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对取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为中心,这样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而对这些内心无法平衡,又难以从正常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在学习时心理极不稳定。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或者学习动作时接受.掌握动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平常学习时,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学生比较时,总觉得自己既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它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它学生的注意,爱表现自己。遇到一些自己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后,既使对自己能做的练习,也不敢表现自己,怕万一失败而被其它同学讥笑,被人看不起等等。
国家教委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2000年底,全国在校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患心理疾病率已达到24%左右,而且从近几年的资料来看,发病率还是呈上升趋势,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对这些学生有意识地采用体育活动,对不同症状表现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手段,如发展人际交往能力,选择多种项目相结合的办法,都能可以帮助他们消除障碍达到心理平衡。
2.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2.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教学既是对师生关系的教学,同时也是对同学关系的教学。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远远多于其它课堂教学,也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2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场地与器材。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复杂多变的环境,给小学生上体育课带来一定的干扰。所以应在课前画好场地,放好教具,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把垫子放成梅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标阀门型号编制方法JBT308-2004.PDF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春季校园招聘4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76G-3预应力长向圆孔板.pdf
- 数字媒体艺术_梦境主题“梦幻之旅”插画绘本设计.docx VIP
- 演示文稿国际结算的几种方式.ppt VIP
- C被遗弃的少女 das verlassene magdlein声乐正谱五线谱钢琴伴奏.pdf
- 七年级下数学数形结合附答案解析.pdf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5 岩石、沙和黏土.ppt VIP
- 软件系统试运行报告.doc VIP
- DLT 284_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