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数据收集系统回顾.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渔业数据收集系统回顾

中国渔业数据收集系统回顾 1. 前言(FAO完成) 2. 中国渔业概况 2.1 概述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南部,东南两面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面积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港湾众多、岛屿密布。中国是世界上内陆水域最多的国家之一,水面类型齐全,分布广泛,流域面积在1000多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著名的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20多个,还有数万座大中型水库、数亿亩稻田和低洼盐碱荒地。中国国土、海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各种鱼类达25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1700多种,淡水鱼类800多种,虾、蟹、贝、头足类和藻类等水生经济动植物多达数千种。中国还拥有白暨豚、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白鲟和江豚等世界上珍稀水生野生动物。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发展渔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中国渔业已成为一个集养殖、捕捞、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以及科研、教育、管理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2.2 沿海地区的地理特征 中国邻近诸海的地理特征,渤海、黄海、东海自西向东南倾斜,形成陆地向大海延伸;南海则是较为封闭且深度较大的海盆,海底地形变化复杂。各海区几乎全系半封闭的陆缘海,这就形成了中国海洋渔业主要资源种类的区域特征明显缺乏世界种,也就是资源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或者封闭性;中国海域从南海最南端到渤海的最北部,共跨越37个纬度、三个气候带,因此,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区系组成既复杂而又多样,热带、亚热带和南温带的各种成分兼收并蓄;而近海大陆架极为宽阔,是世界上最宽的大陆架海区之一,渤海、黄海整个位于大陆架上。由于大陆架区域宽阔,各海区平均深度较小,而沿岸江河径流倾注入海,带来了大量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海洋渔业资源的生长、肥育和繁殖提供了优越的场所。它们的繁殖场所几乎全在上述范围内,这为我们控制掌握其自然资源数量的变动,进行人工增殖以及渔业管理都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3 行政区划 中国现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其中海洋渔业分布在11个省市自治区,沿黄渤海有3省1市(辽宁、河北、山东、天津市),沿东海有3省1市(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市),沿南海有2省1区(广东、海南、广西区);内陆渔业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如湖北、江苏、广东、安徽、江西、湖南、浙江、四川等省。 2.4 种族、文化及渔业群落传统。 渔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现有的56个民族中,绝大多数都有生产或消费水产品的传统习惯,渔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且影响深远。传统渔民主要分布在沿海及内陆的江河湖泊地区,以渔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创造了传统的渔文化节日,形成了沿袭世代的渔业生产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渔业结构调整,传统的捕捞渔民逐步向水产养殖业和其它产业转移。 3. 渔业生产结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合理利用和修复水生生物自然资源,中国政府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对传统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改变了过去以捕捞为主的生产模式,充分利用内陆水域和沿海荒水、荒滩,发展水产养殖业,持续保持水产品的有效供给,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渔业发展之路。使中国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水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水产品供应明显改善,渔民收入稳步提高,2005年全国水产品产量达5102万吨。在世界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的渔业依靠发展养殖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 中国渔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从淡水捕捞、海洋捕捞为主,逐渐发展成为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淡水捕捞、海洋捕捞为一体并各有侧重的渔业产业;内陆渔业生产区域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逐渐扩展到华中、华北、东北,以至西北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海洋捕捞业作业范围,从传统的沿岸渔业为主,逐渐扩展到整个黄渤海、东海和南海海域,而且起步发展过洋和大洋性远洋渔业。 3.1 海洋捕捞渔业 海洋捕捞业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渔业,随着捕捞装备与捕捞技术的发展和渔业自然资源的变迁,传统的捕捞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得到稳步发展;上世纪80年代得到高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积极引导捕捞渔民有效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开始控制捕捞渔业规模,限制捕捞能力的过度增长。1999年起捕捞产量基本稳定,2002年农业部颁布了《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积极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有计划减少捕捞渔船的数量和缩减实际捕捞能力。截止到2004年11月,全国总计拆解渔船7850艘,转产转业渔民约4万人,培训转产渔民2.2万人。 2003年11月,农业部又发布了《关于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确定海洋捕捞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全国海洋捕捞渔船的船数要从2002年底的

文档评论(0)

wang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