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发性耳聋中西医治进展突发性耳聋中西医治疗进展
突发性耳聋中西医治疗进展
【摘要】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也称特发性耳聋、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指在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BHL。我国突聋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中、西医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治疗上缺乏针对性,存在治疗方案多样化及疗效差异大等问题。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中西医;治疗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也称特发性耳聋、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指在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1]。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可伴耳鸣、耳闷胀感、眩晕等。我国突聋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年龄也趋于年轻化[2],但尚缺乏确切流行病学数据。据国外文献报到美国突聋发病率为5-20人/10万,每年新发约4000-25000例[3]。我国突聋多中心研究发现,突聋发病率中位数为41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左侧略多于右侧[4]。
突聋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明确。西医学存在多种假说包括:病毒感染学说、微循环障碍学说、膜破裂学说、免疫学说、内淋巴积水学说、血管病变学说以及应激学说[5]等。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在辨证分型方面尚未规范化,综合诸家学说可总结如下:实证有外感风热、肝火上扰、痰瘀互结、痰火蕴结、气滞血瘀等;虚证有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肾阳亏虚等;其中血瘀耳窍为最主要病机[6]。由于在病因上未能明确以致在治疗上缺乏针对性,存在治疗方案多样及疗效差异大等问题。笔者就目前中西医治疗突聋现状做一综述。
1 西医
1.1 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前糖皮质激素被认为对各型突聋均有效,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将口服或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突聋作为首选[7]。糖皮质激素作用机理主要是糖皮质激素通过与内耳细胞浆中广泛存在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8]。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增加或减少基因转录,抑制炎症过程中某些环节。糖皮质激素同时还扩张痉挛血管,降低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具有弱盐皮质作用,能影响水盐电解质的跨膜运输和转运,对维持内淋巴液的平衡有重要意义[9]。
常用糖皮质激素有地塞米松、甲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倍他米松。激素可全身给药也可局部给药。地塞米松既可全身用药也可局部用药,用途比较广;泼尼松龙和氢化可的松大多全身用药;甲泼尼松龙和倍他米松较多的用于局部用药[10]。全身给药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局部给药包括鼓室内注射或耳后注射,建议首先全身给药,局部给药作为补救性治疗[1].
糖皮质激素治疗突聋的疗效存在着相当多的影响因素,例如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浓度、给药时机、频率、用药时程、药物的选择等,很难对不同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10]。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及研究来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评价标准。
1.2 血液流变学治疗
耳蜗的供血来自迷路动脉,当各种原因引起耳蜗供血障碍时,由于缺血、缺氧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11]。内耳MRI检查发现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迷路中存在高信号,提示可能是出血所致,故认为内耳出血可能是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病因[12]。以上为从血液流变学治疗途径提供依据,说明改善内耳局部血液循环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途径。
治疗以期通过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动度、抗栓溶栓以及降低黏稠度、纤维蛋白原等,达到扩张血管、改善内耳供血、改善内耳微循环等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左旋糖苷、长春西汀、前列地尔低分子右旋糖酐、烟酸、罂粟、盐酸培他啶、七叶皂苷钠、杏丁及钙拮抗剂、巴曲酶、蝮蛇抗栓酶等,可用单用或联合使用,在临床上均取得一定疗效[13]。
又有观点认为,以扩张大血管为主的药物治疗急性内耳病变时,可能造成血管的“盗血”现象,减少内耳的动脉血供,故不推荐首选使用[14]。
1.3 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在突发性耳聋病理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微循环障碍还是病毒感染,最终都导致内耳螺旋神经节、蜗神经及听毛细胞供血障碍,使之水肿,继而变性、萎缩,引起内耳感音功能减退,甚至消失,这就为神经营养类药物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15]。故突聋可能会出现听神经继发性损伤,在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1]。目前临床常用的神经营养类药物包括: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三磷酸腺苷、三磷酸胞苷、脑蛋白水解物、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等。
黎柱杨等[16]研究发现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且治疗后无明显副作用。赵虹[17]等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可改善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国内相关临床研究报道也证实了将甲钴胺作为神经营养修复的基础药物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有确切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