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养兔业的出路在何方
养兔业的出路在何方?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蒙山县的养兔业几经起伏。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轰轰烈烈的“哈白兔”热潮,到2002~2003年的又一个高潮,发展到目前拥有一个龙头企业和少量的养殖专业户。养兔效益时好时坏,好时有人赚大钱;坏时绝大多数人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被兔“咬”一口,赔了本,损失惨重。那么,为什么该县的养兔业一直波动频繁?当前的养兔业状况如何?下一步养兔产业将如何发展?农民在发展养兔的过程中又特别关注哪些问题?真正制约蒙山县养兔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为决策者或养殖户提供一些启示。
蒙山县的自然环境条件
蒙山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东经110°19’-110°45’,北纬23°52’-24°23’,是个山区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有丰富的饲草资源。交通发达,国道321线贯穿南北,距桂林、柳州、梧州均是100多公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季长,酷热;冬季短,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最高气温24.5℃,极端最高气温38.5℃(1971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5℃(1955年1月12日)。全县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2.03千卡/平方厘米,平均年日照总量为158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738.7毫米,最多为2529毫米(197年),最少为1138.3毫米(1958年)。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雨季一般始于4月中旬,终于8月下旬。
二、当前国内肉兔市场及前景
今年1—5月,国内肉兔养殖业一路看好,兔产品交易量创近几年市场之最。兔业市场的新格局仍将主导我国今后1—2年的兔业发展。 市场缺口越拉越大。去年以来,欧盟各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对我国兔产品的需求有增无减。2006年,我国出口兔肉将在1.3万—1.4万吨左右,有望比上年增加30%—40%。国内市场兔皮、兔毛、兔肉产品的生产、开发新品迭出,消费领域不断拓宽。兔产品市场缺口越拉越大,今年1—5月,国内肉兔价位在每公斤11—13元左右。养兔效益跃居六畜之首,加盟养兔业者与日俱增。
人们对“绿色”肉制品的追求推动兔业养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健康意识和科学文化水平随之提高,对“绿色”肉制品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但近些年来,疯牛病、口蹄疫、猪链球菌、禽流感、二恶英、瘦肉精,还有近海鱼类的污染、水产养殖中的滥用激素,使人们谈肉色变。人们强烈呼吁安全肉的生产。而兔肉恰到好处地成为向人类提供丰富营养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三、蒙山县养兔业发展历程回顾及现状
历史上,蒙山人民很早就有养兔的习惯,并且一直被当作副业生产来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真正大规模养殖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1992~1993年度,全县母兔存栏2万多只,年出栏商品兔约60万只,达到人均出栏商品兔超过3只的水平。当时,由于经销商大肆炒种,高价回收,养殖户利润可观,因此,很多人在银行贷款发展养兔。也正是因为炒种,注定了当时蒙山县养兔业走的是一条不归路,结果仅仅辉煌了两年多,就以失败告终,绝大多数养殖户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数年后才还清银行贷款。当时,全县人民是“谈兔色变”。
新世纪的2002年开始,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兔作为草食动物,并且兔肉具有保健作用,蒙山的养兔业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发展很快。在2002~2003年度,蒙山县涌现出数十家规模养兔专业户,母兔存栏数很快达到数千只。群众养兔积极性较高,出现大规模养殖的趋势。但是,由于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这次养兔热潮很快失败,到2004年上半年,全县只剩下几家养殖户,母兔存栏仅有数百只。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的吸引下,一个较大规模的养兔企业落户蒙山。当时,该企业带来近2000只基础母兔,且部分是在山东省引进的祖代品种。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该企业存栏兔近万只。全县有数家中等规模的养兔场,母兔存栏也达数千只。主要品种有比利时兔、德国花巨兔、新西兰白兔、塞北兔、中国白兔等。以生产种兔为主,年向区内外供应种兔近万只。商品肉兔作为副产品,主要销往区内柳州等地,年销量较少,不到万只。但农民养兔的仅有几家,且存栏母兔只有数十只。
调查结果
(一)、关于当年“哈白兔”的调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该县养殖“哈白兔”主要的运作模式是“公司+农户”,由公司向养殖户提供种兔、饲料、技术服务和回收仔兔。最重要的是技术服务和回收仔兔这两个措施,促进了该县养兔业的飞速发展。高峰期存栏母兔达2万多只,年出栏商品兔约60万只。在技术服务方面,当时公司实行的是技术员包片负责,报酬与养殖户的兔子出栏率挂钩,所以,技术员的积极性很高,对养殖户的指导,每星期到户至少一次以上。因此,养殖户的一个母兔年出栏仔兔30只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0多只。在回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