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年上乡土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年上乡土教案

第一单元 咱家的公园 主题1 鳌园春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集美鳌园名称的由来。 2、了解陈嘉庚的事迹。 3、学习陈嘉庚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陈嘉庚的事迹,学习陈嘉庚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鳌园名称的由来 螯园位于集美东南海边的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似海龟、故为鳌园。 二、欣赏石雕艺术瑰宝 鳌园由门廊、纪念碑、嘉庚墓组成。门廊长50米,中式庑廊,四向通透,两壁镶嵌58幅历史人物故事的青石镂雕,是鳌园653幅石雕的精华。门廊外的围墙,有各种石雕291幅,其中浮雕229幅,沉雕42幅,影雕20幅。此外,还有全国各界名人名流名家的书法楹联题刻,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均有,书法上乘,刻艺精湛,是福建石雕艺术的魂宝。 1950年,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时,将这一岛屿扩填成园,于1961年完工,历时十年,占地近9000平方米。园中建筑和雕刻,均体现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包含中外古今、天文地理、科技文教、书法绘画、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是个博物大观。鳌园分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陵墓三个部分。1988年,陈嘉庚墓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离鳌园不远处建有“归来堂”,堂前树有陈嘉庚先生铜像。还建有陈嘉庚先生故居和生平事迹陈列馆,构成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瞻仰集美解放纪念碑 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奋斗,取得了胜利,正面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毛主席为一个镇题写解放纪念碑碑名是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嘉庚先生撰写并手书的碑文。碑基为13、10、8、3级四个台阶,13级寓他的事业鼎盛的年月,10级为遇到困难的年月,8级为八年抗战,3级为三年解放战争。碑前为一座高7米,宽30米的照壁,中间刻“博物观”三字,有12块浮雕,浮雕中间嵌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反映了陈先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四、缅怀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先生从1913年在集美兴办第一所小学开始,到1925年,连续办了女小、幼师、女师、师范和中学,办了水产、航海、农林、商贸、国学等专科,相应建设起医院、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和水厂、电厂等公共设施,在集美建成了从学龄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专科教育共12所院校的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1921年还办了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崇高精神,深得国人爱戴。毛泽东主席特题词赞扬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在千万华侨中是第一人。 陈嘉庚先生在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时,把中国传统的建筑技艺融入西洋建筑,创造了中西合璧的“嘉庚风格”建筑,其形体、色调都精美绝伦,是嘉庚先生为厦门留下的又一宝贵遗产!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说说陈嘉庚先生的事迹。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实践与探索 1、做中学 找一个周末和家人一起去参观集美鳌园,仔细观察那些石雕的特点,进行拍照,也可以写一写调查报告。 2、展示与交流 把自己的收获和同学们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 主题2、金榜公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金榜公园优美的景色,了解金榜公园是厦门二十名景之一。 2、了解金榜公园丰富的历史文化。 教学重难点:了解金榜公园丰富的历史文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金榜公园的地理位置 金榜公园位于火车站西南面约500米处,其范围西起金榜山,东至梧村山,北近厦禾路,南至金亭山和面前山,为厦门市区面积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公园,是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 二、金榜钓矶与陈黯 金榜钓矶:“金榜钓矶”亦称“金榜玉笏”,是金榜公园内“海滨邹鲁”景区(即金榜山)中的主体景点。金榜山上有一高16丈的巨石如“玉笏”,挺立天际,庄严威武。近年,在它周围已复建了“迎仙楼”、“钓鱼矶”、“钓隐亭”,修整了陈黯隐居石室,并设置陈黯半身雕像,雕像下方镌“金榜山记”全文。 陈黯虽然年少富有才名,在闽南一带颇有影响,但是屡次应试都落第,因此自称“场老”,意思是在考场上屡进屡出,已是老先生了。后来他隐居在金榜山,读书垂钓,置功名利禄于九霄云外。金榜山也就因他而别名“场老山”;他垂钓的地方叫“金榜钓矶”。陈黯著作有《裨政书》,宋代朱熹在同安任职期间,为其编次并写诗凭吊陈黯,有陈场老子读书处,金榜山前石室中;人去石存犹昨日,莺啼花落几春风之句。这些名士带领他们家族定居厦门岛,成为厦门的先期居民,他们披荆斩棘,勤劳开垦,边耕边读。 三、名人题刻 在金榜山可见一块巨石从陡壁上伸出突兀而悬,石下山涧水中有鱼,此石又被称作钓鱼矶,陈老先生隐居于此,自号“钓隐”。离此不远有一个天然石洞,与其说是洞,不如说是两块巨石相互支撑形成了一个象洞一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