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513.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513

SUS304不锈钢薄板微弯曲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摘要:随着微型化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金属微塑性成形技术在微小零件生产制造过程中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对加工工艺、加工设备、产品的成形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塑性成形技术不但继承了传统塑性成形工艺的高生产率、低材料耗损、成品力学性能好、加工精度高等优点,还将传统塑性成形引入介观尺度,使其在微机电系统和微系统技术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塑性成形相比,微塑性成形由于金属板料尺寸的微小化,其成形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和性能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现象,材料的塑性行为发生变化,而传统塑性成形技术及理论均不包含材料的尺度量,导致其不再适用微塑性成形工艺。微弯曲作为微塑性成形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整个微细加工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研究介观尺度下金属板料的成形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以SUS304不锈钢薄板作为实验材料,分别对厚度为20μm、50μm、100μm、200μm、250μm(采用3-5种热处理方式)的金属箔试样进行单向拉伸试验,获得金属箔的真实应力-应变关系,为微弯曲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材料性能参数;基于传统的塑形弯曲回弹理论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建立微尺度下弯曲回弹预测模型;设计一套典型的V型微弯曲模具,基于JP-504超精密伺服冲压试验机平台,对SUS304不锈钢薄板进行微弯曲实验;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研究晶粒尺寸、板料厚度以及相对厚度对SUS304薄板弯曲回弹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各个因素对弯曲回弹影响的机理,为微塑性成形的工艺优化和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字:SUS304,尺度效应,微弯曲成形,弯曲回弹,数值模拟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项目的立项依据 1.1研究意义]。 微弯曲成形作为微塑性成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技术和理论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的重视。由于微塑性成形受到尺寸效应的影响,致使传统的金属塑性成形规律已不再适用于微尺度塑性成形,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微小尺度塑性成形的理论基础,使得微塑性成形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对于金属板料微弯曲成形的弯曲回弹理论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对5种不同厚度的金属板料进行固溶处理,获得不同的晶粒尺寸;通过单拉试验获得金属薄板的真实应力-应变关系,为微弯曲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性能参数;基于传统的塑性弯曲理论,建立微塑性弯曲回弹预测模型,为实际生产应用的定量分析提供可能性。 金属薄板微弯曲成形过程中,材料除了存在塑性变形还伴随着弹性变形,此外,塑性变形区内材料的塑性变形中还包含着弹性变形,弹性变形会在弯曲力矩卸载后会恢复至原来的形状,使板料弯曲角与弯曲半径发生改变,这就是回弹现象,回弹导致金属板料的成形精度受到影响。回弹在弯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它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传统的塑性弯曲回弹因素包括材料的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应变强化指数、材料本身的几何尺寸以及模具的几何参数(模具圆角半径,模具间隙,弯曲角)等。但对于微尺度下的金属薄板弯曲成形,其成形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现象,而传统的塑性理论由于不含有尺寸量而不能描述这种尺寸效应现象,回弹量也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因此研究板料厚度以及晶粒尺寸对弯曲过程的回弹规律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对SUS304不锈钢薄板的微弯曲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各工艺参数、板料厚度、晶粒尺寸、成形速度对制件回弹量以及弯曲力的影响规律,实现基于数值模拟的成形工艺优化。 由于传统的金属塑性成形规律已不再适用于微尺度塑性成形,研究微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理论基础,探索金属微塑性成型技术特点,建立适合于微成形过程模拟的理论模型和模拟方法,实现基于数值模拟的成形工艺优化,对促进生产形状复杂的高强度微细零件,实现微型产品生产的经济型和产业化具有深远意义。 1.2 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待解决的问题 2]认为材料单个晶粒的晶粒位向、晶粒大小、材料厚度方向的晶粒个数以及边界约束条件等会对材料的尺寸效应产生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晶粒位向。 针对第一类“越小越弱”尺寸效应,U.Engel等[3]提出了一个表面层模型,并基于该表面层模型提出了一个细观有限元模型来预测这种效应。当试样尺寸减小而其微观结构保持不变时,试样表面的晶粒数目与试样内部的晶粒数目之比随之增加,由于试样表面上的晶粒所受的约束比试样内部的晶粒小,并且位错无法在试样表面塞积,从而使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降低,导致材料流动应力下降,但该理论模型不能解释当厚度方向只有一个晶粒的情况。 U.Engel[4]在表面层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 Mesoscopic(中尺度)模型。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受晶粒的尺寸和晶粒的位置影响,在该模型中,材料被划分成单个晶粒并根据晶粒尺寸和位置的不同以及周围晶粒的不同从而具有各自的性能。 Fleck 和 Hutchiso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