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开采课程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露天矿开采课程设计天矿开采课程设计

1.1设计题目与内容 设计题目:大古坑矿区高岭土矿V3号矿体露天矿开采设计。 设计内容有: (1)露天开采境界设计,熟练掌握具体露天矿山开采境界确定的方法和原则,确定开采深度,台阶高度,露天矿合理开采深度设计与调整,经济剥采比的确定; (2)露天矿生产能力的设计及采剥进度计划; (3)初步圈定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开拓坑道定线,绘制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露天采矿工艺设计。 1.2原始资料 大古坑高岭土矿区位于茶陵县城南东约25公里,属桃坑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3°43 ′18″—113°44′30″,北纬26°42′04″—26°42′ 43″,面积0.80平方公里。区内交通目前比较困难,仅有公路至桃坑乡政府驻地,乡村至矿区的简易公路目前正在修建之中,该公路修好后,交通将大为改观。但该区水利资源丰富,高压线路、通信线路已进入了矿区,为矿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交通位置图见图1-1所示。 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 该矿区地处湘赣变弱的罗霄山脉西侧,地貌特征是:西北、东南山地崛起,西北有武功山绵亘,东南有万烊山蜿蜒,中部和西部丘岗起代,地势朝中部,西南部倾斜。并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形成一个三面环山,朝四南开口的关环形盆地。 矿区属中低山区,主要山脉呈NE至NNE向展布,地势东高西低,海拔标高多在200—400米之间,最高460米,相对高差约260米。 茶陵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近二十年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极端最低气温为-4.2 0C(1991年,持续时间短暂)。光能资源:平均年日照1744.7小时,年日照率为39%,属全省日照最多的地区。降水量:平均年降水量1400毫米,较邻近公路偏少,但仍属雨水灵丽的湿润气候区。 该区经济以林、农、副业为主,盛产杉、松和楠竹,劳动力充足。 矿山依法于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和茶陵县国土部门拟定的矿山范围和拐点坐标及开采深度如下表1-1所示。 拐 点 号 直角坐标 拐 点 号 直角坐标 X(m) Y(m) X(m) Y(m) 1 29558002 2955000 3 29547004 2955650 面积为0.80Km2,开采高程:+400米至 +200米 注: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 表1-1 矿山范围和拐点坐标 矿区位于酃(县)桂(东)南北向隆起带北端,与湘东新华夏系茶(陵)永(兴)断陷盆地东交合部位。 区内广泛出露奥陶系、泥盆系及白垩系地层。奥陶系为一套浅海相浅变质砂泥质岩层,厚度大于2000米;泥盆系以砂岩,砂页岩,灰岩为主,厚度大于1000米;白垩系主要为紫红色厚层状砂岩及砂岩砾岩组成,厚度大于1500米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Q)残破积层、冲积层和上奥陶统(O3)岩层。 上奥陶统(O3)岩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相当于五峰期天马山组,为一套厚度巨大的浅海相碎屑岩,岩层内普遍产有笔石化石,岩性以中层至厚层状浅变质粉砂岩、砂质板岩为主,夹浅变质细砂岩,绢云母板岩,局部夹似层状,透镜状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常见粉砂岩、砂质板岩、板岩构成复理式韵律。岩石一般呈青灰色,但遭受风化后变成黄褐色、紫红色,总厚度大于700米。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风化后变为高岭土矿层,呈白色。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队2007年2月提交的《湖南省茶陵县大古坑矿区高岭土矿资源储量报告》,全矿区共发现三个含矿层,编号为S1、S2、S3,圈定五个矿体,分别编号为V1、V2、V3、V4、V5,矿区V1-V5矿体均属同一种矿石类型,即白色土状至土块状高岭石,由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强烈风化所形成。矿石为泥质结构,土状至土块状构造,质地松软,遇水膨胀崩解,可塑性中等。资源储量见表1-2所示。 资源储 量类型 矿体编号 332 333 小 计 V1 5.0 2.37 7.37 V2 2.74 5.67 8.41 V3 4.0 3.98 7.98 V4 6.0 5.47 11.47 V5 8.0 4.50 12.50 表1-2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根据设计任务书可知,是对V3矿体进行设计,现介绍V3矿体相关情况: 由地质图可知,矿区范围大,但是矿脉厚薄不等,矿区构造简单,总体上为一倒转背斜构造,背斜轴部位于矿区中部,总体走向近东西,东段转向南东;南翼为正常翼,地层产状为130-140°∠30-40°,北翼为倒转翼,地层产状为170-200°∠44-75°,转折端向东偏南倾伏,产状变化较大。S1含矿层位于矿山中部,共圈定三个矿体(V1、V2、V3)厚0.20-10.35米。 V3矿体分布于V2矿体西北侧,有TC5、TC4、PD3等工程控制,矿体呈透镜状顺层产出,为倒转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