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食品与酶工程解析
第 四 章 酶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酶的概念 目前将生物催化剂分为两类 酶 、 核酶(脱氧核酶) 酶学研究简史 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 一百余年前,Pasteur认为发酵是酵母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果。 1877年,Kuhne首次提出Enzyme一词。 1897年,Buchner兄弟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实现了发酵。 1926年,Sumner首次从刀豆中提纯出脲酶结晶。 1982年,Cech首次发现RNA也具有酶的催化活性,提出核酶(ribozyme)的概念。 1995年,Jack W.Szostak研究室首先报道了具有DNA连接酶活性DNA片段,称为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 酶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第一部分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nzyme 二、酶的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 酶的催化特性 1、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二.酶的分类: 1.氧化还原酶 2.转移酶 3.水解酶 4.裂合酶 5.异构酶 6.连接酶(合成酶) 7.核酸酶(催化核酸) 1.氧化还原酶 (Oxidoreductase) 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 、氧化酶(Oxidase) 、过氧化物酶、氧合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2.转移酶(Transferase) 包括酮醛基转移酶、酰基转移酶、糖苷基转移酶、含氮基转移酶等 3.水解酶(Hydrolase) 脂肪酶、糖苷酶、肽酶等,水解酶一般不需辅酶 4.裂合酶(Lyase) 这类酶可脱去底物上某一基团留下双键,或可相反地在双键处加入某一基团。 5.异构酶(Isomerase) 此类酶为生物代谢需要对某些物质进行分子异构化,分别进行外消旋、差向异构、顺反异构等 6.连接酶(合成酶) 这类酶关系很多生命物质的合成,其特点是需要三磷酸腺苷等高能磷酸酯作为结合能源,有的还需金属离子辅助因子。分别形成C-O键(与蛋白质合成有关)、C-S键(与脂肪酸合成有关)、C-C键和磷酸酯键。 7.核酸酶(催化核酸) 核酸酶是唯一的非蛋白酶。它是一类特殊的RNA,能够催化RNA分子中的磷酸酯键的水解及其逆反应。 酶用于生物催化的概况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 a. 锁和钥匙模型 b .诱导锲合模型 2 关于酶与底物分子结合的假说 (1).中间络合物学说:底物先与酶结合成不稳定的中间络合物,然后再分解释放出酶与底物 证实:H2O2 + 过氧化物酶 (H2O2 —过氧化物酶) ( 褐色) ( 红色) 645\587\548\498nm 561\550nm (H2O2 —过氧化物酶)+ AH2 过氧化物酶 + A + 2H2O ( 红色) ( 褐色) (2)锁-钥匙学说:1890年Fisher提出。 该学说认为酶的天然构象是刚性的,如果底物分子结构上存在着微小的差别,就不能契入酶分子中,从而不能被酶催化。 (3)诱导-契合假说:Koshland提出 当酶分子与底物接近时,酶蛋白受底物分子的诱导,其构象发生了有利于底物结合的变化,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补楔合,进行反应。 三、酶与细胞固定化 (一)为什么要固定化酶 (二)酶固定化的优缺点 (三)酶的固定化方法 (四)固定化酶反应器 (一)为什么要固定化酶 传统酶(自由酶)催化反应存在如下缺点 传统酶催化反应几乎都在水溶液中进行,只能一次性使用,难以回收 酶与产物混合,增加产物分离和纯化难度 溶液中酶的稳定性差,容易变形和失活。 而将酶固定化能够克服这些缺点。 相对于酶直接加入至溶液中,通常将固定化酶的制备过程称为酶的固定化。该项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正式建议采用固定化酶的名称。 (二)酶固定化的优缺点 1、酶固定化的优点: 固定化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既有生物催化剂的功能,又有固相催化剂的特点: 可以重复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稳定性明显提高 催化后,酶与底物容易分开,产物易于分离纯化,质量提高 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实现反应的连续化和自动控制 酶的利用效率高了,单位酶量催化的底物浓度增加,而酶量减少 更适合于多酶催化反应 2、固定化酶的缺点 存在着酶失活现象,尤其是共价法固定 消耗固定化材料,增加成本 酶被固定到载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英笔译基础教程第6章 人称与物称.pptx VIP
-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指南共识最新版.docx VIP
-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 (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pdf VIP
- 32.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原卷版)-2026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讲练(全国通用).docx
-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课件.pptx VIP
- 迪士尼运营管理案例分享.docx VIP
- 2025年天翼云高级运维工程师认证参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 VIP
- 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观察一棵植物(课件) (1).pptx VIP
- 英汉对比之物称与人称汇总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