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CR引物设计及PrimerPremier5.0使用介绍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内容提要
一、自然状况与特点
二、主要目标
三、战略格局
四、广东省域范围主体功能区
五、综合评价
六、地级以上市开发指引
一、自然状况与特点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于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
1.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多平地少。
广东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
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
2.人多地少,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有限。
2010 年,全省人口密度581 人/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密度(140 人/平方公里)的4 倍多。
全省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17 公顷,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30 公顷,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0.053 公顷的警戒线。
全省未来可供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非常有限,理论上可供开发建设的用地为25867 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4.39%;全省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仅533 平方公里。
3.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
广东降水充沛,水系发达,主要河系为珠江的西江、东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还有榕江、漠阳江、鉴江和九洲江等。
年平均降水1771 毫米,年均降水总量3145 亿立方米;年均水资源总量1830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906 立方米。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
4.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广东拥有4114 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有759 个面积在500 平方米以上的海岛;
海域面积41.93万平方公里,既有深水海域,又有面积宽广的浅海区和沿岸淤积较迅速的滩涂;
海洋营养物质充足,水产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大省;
有优良的可供建设滨海旅游区的沙质海岸,200 多个拥有深水岸线的优良港湾。
滨海的滩涂资源成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5.生物多样性与生境敏感区特色突出。
广东北依南岭,南临热带海洋,境内地质构成复杂,地貌景观特殊,生物物种起源古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样。
有众多的河流、港湾和辽阔的海域,是国际候鸟迁徙的主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
拥有以莲花山脉为主体的东部山地,以南岭山地和云雾山、大雾山为主体的北部和中西部生物多样性与生境敏感区。
有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9 种、野生植物9 种,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95 种、野生植物45 种。
二、主要目标
到2020 年,全省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
经济布局更加均衡、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基本实现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生态环境相协调,城乡和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经济更加繁荣、生活更加富裕、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文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空间开发格局清晰
形成以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为主体的经济布局与城市化格局,主要城市化地区集中全省75%左右的人口和90%左右的经济总量;
形成以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禁止开发区域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空间结构优化
全省开发强度控制在11.16%,城市空间控制在9130 平方公里以内,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为6100 平方公里,工矿建设空间得到节约集约利用。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9087 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不低于25560 平方公里。
绿色生态空间扩大,林地保有量达到102616 平方公里。
空间利用效率提高
城市空间每单位面积创造的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城市空间人口密度进一步提高。
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单产水平较大提高。
单位绿色生态空间蓄积的林木数量和涵养的水量增加。
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缩小
不同主体功能区以及同类主体功能区之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条件的差距缩小;
人均地方一般财政支出地区差距大幅缩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水、空气、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58%,森林蓄积量达到6 亿立方米。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80%的地级以上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50%以上的地级以上市达到生态市建设要求。
自然灾害防御水平进一步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