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总结-针灸..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总结-针灸.

针灸总论名词解释针灸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实践经验,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方法、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经络 是经脉(meridians)与络脉(collaterals)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径路。腧穴(acupoint) ,俗称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相通,输注、转输之意;“穴”即孔隙。十二经脉:表里关系: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相表里的阴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在头面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主要作用: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湖泊”与“江河”的关系经络的生理功能1. 联络脏腑、沟通肢窍2. 运行气血、濡养周身3. 抵抗外邪、保卫机体穴位的分类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腧穴的治疗作用近治,远治,特殊作用经络、腧穴各论重点掌握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太溪、合谷、曲池、风池、内关、百会、水沟、关元。手太阴肺经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重要腧穴:尺泽(LU5)、列缺(LU7)尺泽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肘臂疼痛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列缺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主治:咳嗽、气喘、遗尿、桡神经麻痹、腕关节周围疾患等。操作:向肘部斜刺0.2-0.3寸;可灸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重要腧穴:合谷(LI4)、手三里(LI10)、曲池(LI11)、肩髃(LI15)合谷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头痛、齿痛、咽喉肿痛、面瘫、半身不遂、发热恶寒、耳鸣等操作:直刺0.5-1寸;可灸手三里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 寸主治:手臂麻痛,肘挛不伸,偏瘫,齿痛等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曲池定位:侧腕,曲肘。在肘横纹外侧端,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手臂肿痛、上肢不遂无力、咽喉肿痛、齿痛、高血压及各种热病操作:直刺1-1.5寸;可灸肩髃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肩臂疼痛,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半身不遂等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足阳明胃经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重要腧穴:地仓(ST4)、颊车 (ST6)、天枢(ST25)、归来(ST29)、足三里(ST36)、上巨虚(ST37)、丰隆(ST40)、内庭(ST44)。地仓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面肌痉挛等操作:向颊车方向平刺0.5-1.5寸;可灸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 隆起,按之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面肌痉挛、牙关紧闭等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方向斜刺1-1.5寸;可灸天枢(大肠募穴)定位:处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主治:腹痛、腹胀、腹泻、痢疾、阑尾炎、疝气、月经不调等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归来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少腹疼痛、闭经、痛经、疝气、小便不利。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消化不良、泄泻、便秘、下肢痿痹、镇痛等。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操作:直刺1-2寸;可灸上巨虚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腹痛、腹胀、便秘、痢疾、肠痈、中风偏瘫、下肢痿痹操作:直刺1-1.5寸;可灸丰隆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主治:痰多、哮喘、胸痛、头痛、呕吐、便秘、下肢痿痹操作:直刺1-2寸;可灸内庭定位: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主治:齿痛、鼻衄、腹痛、腹胀、痢疾、泄泻、足背肿痛、热病、胃痛吐酸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足太阴脾经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重要腧穴:公孙(SP4)、阴交(SP6)、阴陵泉(SP9)公孙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水肿、脚气等操作:直刺0.5-1寸;可灸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缘后方主治:泄泻、腹胀、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痛经、阳痿、早泄、遗尿、小便不利、水肿、足痿痹痛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孕妇不宜针阴陵泉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黄疸等操作:直刺1-2寸,可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