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开始一个陌生领域的学习分析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许多人的习惯是:找书单—买书—下载资源-逐本阅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但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原因如下。
?1这种方式容易患上「资料囤积症」
人会有一个「心理账户」效应:来自同一来源的开销,或者指向同一目标的成本,会被我们归类到一起。所以,找书和读书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会被我们归入同一个「阅读账户」里。
为什么我们总是下了许多电子书,却从来不去读?正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已经为这个「阅读账户」存入了足够多的时间精力。尽管这些时间精力,都用在了找书上,而不是用在读书上。
?2这种方式往往难以长期坚持
我们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一开始会抱有强烈的兴趣,但这种兴趣极其容易消退。当你读到下一本书就忘了上一本书讲了什么,或者读了一个月仍然摸不到头绪,很容易就产生挫败感,从而放弃。
出现这些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缺乏毅力,而是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是被动的。受限于某一本书或某个书单,强迫大脑去适应外界的节奏,长此以往,非常容易疲倦。
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调动大脑的兴趣,让外界的资源为我所用,主动学习。
可以参考以下四个原则。
?一、联系
知识的本质是联系。知识需要串联起来才有价值,孤立的知识点没有意义。
我们是这样储存知识的:在我们的记忆里,一个个知识点散布各处,通过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比如相似性、关联性、因果性)连接到一起。这些点和联系,构成了我们的知识网络。
每一个知识点都通过若干「突触」与其它的知识点相连。这些「突触」就像一个个钩子,当你提取这个知识点——亦即让它进入到你的意识里时,这些「钩子」就会被激活,从而提取所连接的其它知识点。
可以看到,「钩子」越多的知识点,被提取的几率就越大,从而也记得越牢,越容易被用上。而孤立(钩子很少)的知识点,几乎不可能被提取到。并且,大脑是时时刻刻都在对记忆进行更新的,提取得越频繁的知识,会被提到记忆的表层,反之则沉降到记忆的底层,被我们遗忘。
因此,我们经常会从微博或朋友圈看到某个有趣的知识,但过两三天就忘记了。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将其跟已知的东西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一般有这么几种方式:学到一种理论,试着找出几种现象去论证;看到一种现象,试着用已知的原理去解释;发现一种事物,试着回忆跟它相似的事物,找出其一致性;在大脑里搭建好知识结构,将学到的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某一处分支里;……
比如,你看到「纳什均衡」,能不能问自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它来解释?爱情里面是否也会有这一现象?等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先搭建好这个领域的基本框架,再进行拓展。以经济学入门为例,最底层可能是一些基本原则,比如资源总是稀缺的、人总是希望获得最大效益的,等等。接下去是基本的脉络,包括大致的发展史、时间线。再往上可能是一些基础概念,它们将是你学习和理解的工具。再往上就是通过这些概念对一些现象作出分析和推演。等等。
有两点需要注意:
1.时刻注意将任何一个「枝叶」跟主干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要朝着你熟悉的方向,去理解和分析一个知识点。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难,立刻查清楚,直到它可以跟你所掌握的东西挂上钩为止。
2.暂时无法纳入知识体系(亦即你说不清楚前因后果)的知识是性价比极低的,不用花费时间去记忆它。
?二、反馈
你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开始,每天花三四个小时,踌躇满志地读书、做笔记,想要凭意志力学下去,但是学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最后以放弃告终?
没关系,这是正常的。
一方面,一开始就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很容易难以为继,毕竟我们不太可能每天都能腾出三四个小时去学习。而一旦减少学习时间,就会给我们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我是否正在逐渐放弃它?」不利于养成长期的习惯。
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学习会造成效率的下降,从学习中得到的「回报」就会减少,久而久之,一开始的热情和兴趣很容易消退,人就会开始懈怠。
正确的方式,是欲擒故纵——亦即去调动起大脑的积极性。
漫长的进化过程赋予了我们大脑这么一种功能:如果一件事情能看到确切的回报,大脑就会鼓励我们去做;反之,大脑就会抑制我们的兴趣,从而保留精力,以投入其他事情。这个机制就叫做「反馈」。
以游戏来类比。当你按下攻击键时,你的角色会作出攻击的动作,然后敌人掉血——这就是一个「即时反馈」的过程。大脑喜欢这种过程,因为通过它,我们能感受到每一个行为都是有意义的。当你刷了一个小时副本,只为等待掉落一件装备,这就是一个「预期反馈」的过程。你的行为并没有立刻产生你想要的结果,但在你的期望里,它会在可预期的未来产生这一结果。这同样能给予我们动力。
同样的道理,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强迫自己去学习呢?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