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版歌舞剧刘三姐论音乐生态环境对彩调团发展的影响411.201.docVIP

[从新版歌舞剧刘三姐论音乐生态环境对彩调团发展的影响411.201.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新版歌舞剧刘三姐论音乐生态环境对彩调团发展的影响411.201

论新形势下音乐文化生态环境对广西彩调团发展的影响 ——以《新版刘三姐》为例 庞 莹 【摘要】 随着中国现代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文化正处在转型与变迁的过程中。在大众传媒和娱乐方式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大众审美趣味、消费理念的变化,许多民族民间音乐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彩调作为广西曾经风靡一时的重要地方戏曲形式,自广西彩调团成立以来,秉承彩调艺术平民文化的精髓,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上也曾经辉煌一时。但是,由于原有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传承团的广西彩调团,为了更好的发扬彩调其平民文化的精髓,也相应的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发展道路。 本文以《新版刘三姐》为例,通过对广西彩调团在针对《刘三姐》这一经典剧目的重新编排过程中,遵循创作原则的前提下,借鉴音乐剧的创作理念进行重新编排,通过此次改革的创新、商业运作模式的转变,新版歌舞剧《刘三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广西彩调剧团;《新版刘三姐》;改革;音乐文化生态; 前 言 “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泥腿子,创作了一个快乐的剧种──彩调。”彩调是一个快乐的剧种,也是农民所创作出来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的调子。在民间关于彩调的称谓有很多种,因其唱腔中常用“哪嗬咿嗬嗨”为衬词,故民间又称之为“哪嗬嗨”或“咿嗬嗨”;但以称“调子戏”、“采茶戏”之称最为普遍。彩调拥有丰富的传统剧目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方法,形式非常活泼,彩调剧目多以劳动、爱情、家庭生活等为主题。 彩调是广西代表性的一个地方戏剧,是广西重要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其长达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一页。1953年彩调以“对子调”参加了中南区汇演。1955年广西彩调戏参加了第一次戏曲汇演,国家领导人观看了《龙女与汉鹏》、《王三打鸟》等调子戏后,盛赞不已。于1956年11月,成立了全国唯一的省级彩调剧团──广西彩调剧团。从此,彩调由一个民间小戏正式进入中国戏曲百花园,成为戏曲百花之中的一朵亮丽、清纯、娇艳的山茶花。自建团五十多年来,该团改编、创作了二百多个剧目,获得各大奖项数不胜数。带着这些优秀的彩调剧目,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取得惊人的收获。 广西彩调剧团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的传承团,它随着当今大众传媒和娱乐方式的现代化的发展,大众审美趋向、审美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系列生存环境的变化,对彩调这一艺术的生存、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广西音乐文化中曾经辉煌一时的彩调艺术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以彩调艺术的传统文化精髓为基础,结合现代大众的审美特点,借鉴音乐剧的创作理念进行重新编排,对彩调剧本、音乐的创作以及舞台的现代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大胆而有效的探索。通过此次改革的创新、商业运作模式的转变,新版歌舞剧《刘三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一、新形势下音乐文化生态环境对广西彩调发展的冲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大众文化日益丰富。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转变,大众审美趋向、审美方式、审美趣味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系列社会变化的冲击下,彩调生存环境的变迁、新审美意识的冲击以及经济因素的冲击等极大的影响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团——广西彩调团的生存发展。 (一)彩调生存方式的变迁 变迁一般是由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的改变引起的,这两方面的变迁经常是同时或先后发生的,这里所称的社会环境是指人、文化和社会,而自然环境指的是某一特征的生态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社会成员以新的方式对此做出反映时,便开始发生变迁。彩调的生存方式的变迁也是如此,和它所生存的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调的演出习俗,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部分,是彩调艺人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创造出来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同时,民俗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随着这些的改变,民俗也会发生变异,继而发生变迁。而“民俗是靠语言和行为传承的,这种方式决定了民俗在历时和共时的传承过程中,不断适应周围环境而做出的相应变化。” 从清末到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彩调的生存方式多少也会受到其影响而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比较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其生存实践的变化,如彩调班社组建、经营和演出场所等方面。其演出场所也被迫要变迁,旧时的彩调在乡村的演出场所,多为院落、厅堂、院外的地坪(农村喜庆演出)和附近的寺庙、祠堂戏台(乡村庙会或祭祀演出)。30年代,在“新生活运动”中,各地实行“禁调”,迫使艺人改行返乡,坚持彩调演出的艺人只有到边远的山区去演出。40年代抗日战争结束后,彩调开始进入桂林、柳州演出。但由于人们的对彩调存有偏见,认为彩调不能登大雅之堂,故仍较少在戏院演出

文档评论(0)

1974wangp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