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4归去来兮辞学习导航人教版必修5
4.归去来兮辞
一.补充注释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典故
【原文】
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②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③。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4)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
①楚狂接舆:楚国的狂人接舆,实际上是假装疯狂的隐士。“接舆”的称呼既不是姓名也不是字,而是以事命名,《论语》中的隐上多是这样,如看门 的称“晨门”,执杖的称“丈人”,所以,接孔子车(舆)的就称“接舆”。 ②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古代人认为,天下有道时凤凰才出现,天下无 道时就隐去。接舆以凤凰喻孔子,讽刺他在天下无道时却不隐去,是一种德行衰败的表现。③犹可追:还来得及的意思。(4)辟:同。“避”。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经过,他唱道:“凤呀! 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竟如此衰败?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却还来得及。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人物太危险了!” 孔子下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使孔于没有能够和他谈。
【读解】
楚狂接舆的形象真有点给人以嬉皮士味道,一路唱着一路跑。 至于是不是“裸奔”,那可就不知道了。
但他所唱的内容却是非常严肃非常深刻的,尤其是,“往者不可谏,来考犹可追”两句,成为了后世的名言。那意思其实也正合于孔子在《八佾》篇里所说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 咎”精神。“往者不可谏”就是“遂事不谏”。用我们的今天的话 来说,就叫,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了吧,关键是要抓住未来。“来者犹可追”就是抓住未来。不过,抓住未来干什么?这依然是一个问题,在接舆看来,如果你要抓住未来去从政,那还是不可取 的,还是糊涂。因为“今之从政者殆而!”就是现在从政的人都是非常危险的了,你又还“累累如丧家之犬”一样地汲汲于奔走各国干什么呢?
其实,我们看到,接舆的观点与子路宿于石门时那个“晨门”的说法是一致的,都认为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所以要加以讽刺劝喻。
当然,道不同,不相为谋。至于孔子是否听他们的劝喻,那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脱离开具体的所指,我们今天来理解“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那还是很有启发的。不说历史,不说社会这样大的话题,就是我们处理个人生活中的事情,总结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败得失等等,也都是很有意义的借鉴。
2.“审容膝之易安”
A《韩诗外传》卷九:“楚庄王使使赉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帚之使,愿入计之。”即谓夫人曰:“楚欲以我为相,今日相,即结驷列骑,食方丈于前,如何?”妇人曰:“夫子以织屦为食,食粥毚履,无怵惕之忧者、何哉?与物无治也。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国之忧,其可乎?”于是遂不应聘,与妇去之。”
B《辞源》“容膝”条引《韩诗外传》句,似为最早出处。其记载北郭先生不愿出仕之故事,颇与《庄子?秋水》篇庄子却楚王聘事相类。以之观陶靖节,则三人可合参矣。又网上可查晋皇甫谧《高士传》载陈仲子之言:“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乱世多害,恐生不保命也。”几与《韩诗外传》相同。
C明人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在卷三 中又有“容安馆”条云:“苏子瞻取渊明语,欲作一小轩,以‘容安’名之,多患未果。”
D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取陶渊明“归去来兮”和“审容膝之易安”语,把自己的书房称做“归来堂”,把内室称做“易安室”,从此,易安室就成为了李清照诗词创作的专用署名。
二、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了悲观消极的思想,你怎样理解。
作者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之句收束全文,乐天安命,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这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这样的思想是有些消极,在历史上也曾引起很多落魄文人的共鸣,但我们不能将这种评价简单化、绝对化,而是要进行深入的理解。联系陶渊明的经历和志向,是可以理解这种态度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本不愿出仕,也不适合为官,他不肯降志辱心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无法将自己融入污浊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去,弃职归田便成为他必然的选择,投身自然才可享受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这也正是他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一个表现。“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直率地表达出来,不加任何矫饰,是作者历经人生曲折之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饱含着作者从官场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过来人的切身感悟及深刻体验。
三“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