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靠学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面依靠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的提法靠不住? ?????????????????????? ? 课堂教学从“大纲”到“标准”是向前迈了一大步。教师不再受“大纲”的束缚,可以根据具体学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思路、多种切入角度来组织课堂教学。鲁人版高中语文课本不再对每篇课文设题,只有提示性的“学习活动”,彻底打碎了教学要“统一内容,统一问题,统一答案”那种僵化的模式,给教师灵活处理课本内容提供了更加自由和广阔的空间。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可操作的课堂步骤,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能否真的做到课堂教学殊途同归?这是对广大教师的巨大考验。在规矩中生活惯了的人,难免程度不同地成了套中人,乍一解“套”,反而有了许多不适应。急盼有新的模式出现。 教育改革总是要有基础,不能一提改革就全盘否定以往,认为以前的教学都是“师本教育”,改革就是要转到它的相对面,搞“生本教育”。这种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只能使我们的教育总是在废墟上建设,属于“瞎折腾”之类。 看了“生本教育”宣传册——《教师培训学习指引》(2010——2011学年度、生本教育实验基地和实验学校、全国生本教育研究中心编、2010年08月)里的附件四——“长亭送别”生本课堂实录(重庆铁路中学袁明明老师执教、株洲二中高二年级学生上课)感慨颇多。 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教学只起到了类似(甚至不如)司仪的作用,对学生的无节制发挥,不管其中含有什么错误,只是一味肯定、赞美,可能是希望借此体现“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这就完全放弃了一个教育者应该承担的教育任务。这种放纵,对“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非常不利。在这样的课堂里,课文内容已蜕变成教学中的一个“引子”,真的是彻底颠覆了“以本为本”的理念。 国家编写的课本,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要根据对教材的研读,并结合具体学情,恰当地确定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度、教学程序,灵活地而不是生硬地教给学生正确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指明课文内容的历史局限和现实意义,在师生的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以达到“标准”的要求。这就是所说的“备课”。这些工作,在“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下,是根本做不到的。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年龄、阅历、知识等因素决定了他们难以胜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课文《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的一个情节。在这之前,张珙与崔莺莺已私下结为夫妻,但老夫人知道后并不认可,最后提出条件,就是张珙考取功名后,他们才能正式结为夫妻——合乎礼制的夫妻。这一矛盾冲突以张珙和莺莺的让步——张珙进京赶考得以缓和。 对进京赶考一事,诸人的态度是:①老夫人:挣揣一个状元回来,②长老:专听春雷第一声,③张珙:金榜无名誓不归,④莺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面对社会压力,莺莺敢于轻看功名,她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反叛比张珙来得更彻底。虽然如此,在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下,她的美好愿景完全不可行。三比一这少数服从多数使莺莺也不得不让步:同意张珙进京赶考。莺莺没有过激的包括以死相拼的行为。因为她明白,活着才能继续追求幸福,才有美好的盼望,才有破镜重圆的喜悦和快乐。 既然是无奈的分别,离别的痛苦自然是最难忍受的。到了什么程度?“松了金钏”、“减了玉肌”、“昏昏沉沉的睡”、“重重叠叠的泪”、“昨宵今夜,清减了小腰围”。因离别而不思饮食,不是昏睡,就是垂泪,体重骤减,百无聊赖,无所寄托。这些情绪又主宰着感受,眼前的一切景物也都随心情的不悦而透出凄凉。 为什么会是这样?根源在于爱情的专一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对男女爱情的产生作了精辟的总结:“不言而喻,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融洽的趣旨往往会引起人们的爱情欲望。”爱情一旦成熟,它的专一性、不可替代性就随之产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离别之苦才会那样高尚地难耐;若对爱情不专一(已移情别恋),哪会有那么刻骨铭心的痛苦呢?真正的爱情是要经受生活考验的,王实甫写《长亭送别》就是要对张生和莺莺的爱情专一表达由衷的赞美,也让读《长亭送别》的人对可能的离别之苦有一个参照,有一个思想准备。张生和莺莺是自由恋爱,那么选择了,就要互相负责任,终生厮守,白头偕老。这是不同于别种承诺的爱情承诺的真谛。 而最令莺莺担心的是婚姻前途莫测,有被始乱终弃的危险,这是婚前性行为埋下的隐患,这不能不引起莺莺的忧虑。(其实,正式结婚,有了子女,也难说前途。宋代《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就是因进京考中状元引起了婚变)所以,莺莺口占一绝: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这哀怨的“莺莺歌”表明,莺莺充分地估计到始乱终弃的危险。张珙酬和一绝,以表忠贞不二。即使是这样,弱势方的莺莺最后还是直白地告诉张珙:“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 为什么一再叮

文档评论(0)

1974wangp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