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还是私德?-发展规划处.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德还是私德?-发展规划处

公德还是私德? ——关于师德含义的思考 摘 要:作为职业道德的师德,在性质上属于公德,是师德的底线。作为教师道德的师德,超越了公德和私德的区分,凸显了师德的主体性与崇高性,但却存在着将师德抽象化和僭越教师私人生活领域的倾向。从教师专业道德的角度理解,师德是一个有着特殊主体性要求的公德范畴,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并应具备的自觉的内在的品质,是教师人格的体现。如何实现主体的善良品德,需要从其产生的伦理生活出发,完善其所依赖的具体的伦理规范体系。 关键词:公德,私德,职业道德,教师道德,教师专业道德 公德和私德是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审视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时所使用的概念,他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但“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1](P660)。中国社会虽然有着良好的教化传统、丰富的道德资源,但国民应具备的公德观念和公共心在传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却没有形成,国人的“一盘散沙”、“怯懦奴性”体现着这种公德的缺失。相比于笼统的抨击传统道德,梁启超的思路细致且准确,一方面维护了传统道德的精神与价值,另一方面又明确了国民道德革新的内容和方向。他的这一思路启发我们在思考师德建设问题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师德的性质。 师德与教师的职业身份是密不可分的,它可以被理解为“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基于公德和私德的区分来说,它属于公德的范围。虽然如此,但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经师”和“人师”的区别,教师这一特定的职业以及教育活动的特点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世人看来,教师应该去追求而且应该是德行完美的人。”[2](P31)师德的崇高性对教师个人的德性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意义上,师德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公德范畴,它被理解为教师的道德,涵盖着教师个体的道德理想、道德修养和德行品质等层面的内容。师德是公德还是私德?该如何恰当地理解师德?本文主要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作为职业道德的师德 (一)将师德理解为职业道德的观点是非常普遍的 例如,1990年9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第2卷对师德的解释为:“‘教师职业道德’(teacher professional morality)的简称,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各种关系、问题应遵循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信念、对事业的态度和感情,有关的行为习惯等。”2005年4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师德建设与师德修养读本》中对师德的解释为:“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伴随教师这一行业或者社会角色的出现而出现的,是一种职业道德。”在这个层面上,师德可以被定义为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应的理念、情操和品质,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调整教师与学生、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职业道德,基于其产生和发挥作用所依赖的职业生活来说,无疑属于公德的范围 师德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共同特征,例如:在调整对象和范围上,它仅仅在教育行业对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发挥作用,有明显的职业范围;在内容方面,它鲜明地表达了教育工作者的义务、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表现着教育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习惯以及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道德心理和品质,体现着社会对于教师职业和教育工作者的期待与要求,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稳定性;其规范的形式又是灵活多样的,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也有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的规范守则等[2](P7)。 (三)作为职业道德的师德在性质上属于公德 关于公德和私德的区分,梁启超的观点与危机中的近代中国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着时代的内容和要求:强调公德的目的在于“利群”,“以固其群、善其群、进其群为归”[1](P662),而私德则包含着以修身为目的的“善己”之德及传统的私人交往伦理。在发展过程中,基于对“公”和“私”的不同理解,虽然不同的学者关于公德和私德内容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关于公德的必要性及存在目的的观点却大致相同,“公德是能够使公共领域里的活动进行下去,公共的善能够得到维护的道德”,“公德的必要性在于公共生活领域里的公共生活的必要性”[3](P29)。近代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领域,相对于传统的私人生活,公共生活是公开的、开放的,这一生活秩序的维系依赖于公共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交往规范与准则,“这种规则在个人那里,体现为一种公德,在公共领域方面则体现为一种制度或规范。”[3](P29)这种公共的道德和规范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可通约性,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具有效力,反映着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对参与者的基本要求。基于对公德的这种理解,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思考师德,可以认为它应首先体现出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要求,师德规范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其中包含着教师该如何对待教

文档评论(0)

1974wangp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