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忠恕”思想的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忠恕”思想的研究综述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期 末 作 业 科目:中国法制史 题目:儒家“忠恕”思想的研究综述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 要: 近年来, 学术界对孔子“忠恕”思想的探讨与研究与日俱增, 并且提出了若干有建设性的见解。这里仅就近年来学者们探讨的较为集中的问题作一梳理。 关健词: 孔子; 儒家; 忠恕思想 一、分析并阐释了儒家“忠恕”思想的内涵 这方面的论文有很多, 如《论传统文化的仁与忠恕》( 孙实明, 卢美华,《学术交流》, 1999 年第 5 期) 、《关于孔子忠恕思想的界说问题》( 冯浩菲,《孔子研究》, 2003 年第 4 期)《论儒家的忠恕之道———兼对普遍伦理的历史反思》( 《求索》, 2000 年第 1 期) 、《孔子“忠恕”思想之德育价值》( 陈文心,《泉州师院学报》, 2000 年第 5期) 、《对“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的理解》( 钱逊,《中国哲学史》,2005 年第 1 期) 、《儒家仁道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李霞,《江淮论坛》, 1997 年第 5 期) 、《儒家“忠恕之道”与当代社会调节》( 吴长庚,《江西社会科学》, 2004 年第 8 期) 、《释“忠恕”》( 邵俊峰,《大连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1 期) 、《浅谈孔子的“仁”及其实现“仁”的途径》( 宋丹,《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年第 2 期) 、《〈论语〉仁爱思想中的人本主义与忠恕之道》( 赵春霞, 李坤英,《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 社科版) 》, 2000 年第 1 期) 、《孔子忠恕思想浅析》( 王希,《宜宾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8 期) , 综合以上论文对儒家“忠恕”思想的诠释,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忠恕”之道是实现“仁”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三者紧密相联, 不可分割。“仁”是儒家的核心与特质, 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范畴和灵魂所在, 孔子《论语》一书提到“仁”字达 109 次之多, 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伦理学术体系, 同时“,仁”字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同人们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 于是便有了实行“仁”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即“忠恕之道”。“忠恕”思想是仁学体系“一以贯之”的精髓。《论语·里仁》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 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可见“,忠恕”是儒家道德学说中重要的理念命题。它使儒家的仁学获得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实践原则。历代学者对孔子“忠恕”思想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两派: 一派是将“忠恕”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进行诠释。例如宋代朱熹《论语集注》卷二解《里仁》云“:尽己之谓忠, 推己之谓恕。”《朱子语类卷》二十七云: 忠恕只是一件事, 不可作两个看。又卷六十三云“:因问:‘施诸己而不愿, 亦勿施于人, 此只是恕, 何故子思将作忠恕说?’曰‘:忠恕两个离不得, 方忠时, 未见得恕, 及至恕时, 忠行乎其间。’故曰‘:无忠, 做恕不出来。’”另一派的理解是将“忠”与“恕”作为并列对立的两个概念, 加以诠释,“忠”是仁的积极面, 即“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恕”是仁的消极面, 即“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当代学者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 对儒家“忠恕”思想进行客观性的分析,“忠”的概念, 在春秋时期广泛流行, 孔子继承了西周至春秋的思想, 并将它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称之为忠, 这是从积极方面讲爱人的,即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也帮助他人得到。“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从消极的方面讲爱人的。自己想达到的目标,也帮助别人实现, 自己所反对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人, 要求人们能够将心比心, 对于不愿别人损害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自己也不应当以这种思想和行为去损害别人, 这是恕道的基本境界。 ( 二) 由于孔子所处时代的局限, 对其“忠恕”思想应批判地予以继承。孔子生逢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春秋时代, 孔子作为统治阶级的卫道士, 代表的是贵族统治者的利益, 因而的孔子的“忠恕”之道又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局限性, 不乏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愚忠”的消极因素。虽然孔子的“仁”学思想带有封建时代的局限性, 但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及其对平等精神道德上的自觉, 仍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具有历史进步的意义, 它体现了一种原始的民主平等色彩, 忠恕表达了最纯正无私的爱, 是爱人精神的最好体现, 这其中还包含着对人的尊重使人我平等和谐相处, 这是仁的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仁爱的关键。因此, 对孔子的“忠恕”思想, 必须进行批判的分析,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 三)“忠”与“恕”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