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顺庆先生如何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docxVIP

[曹顺庆先生如何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顺庆先生如何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

曹顺庆先生如何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付飞亮 曹顺庆先生是国内比较文学界的顶尖人物,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提出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变异学理论令国际比较文学界瞩目。由他领军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曹先生不仅自身学术造诣独步学界,而且在比较文学博士生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的贡献也是首屈一指的。先生从1993年就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并开始招收博士生。1998年,他以学术带头人的身份为四川大学成功申报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迄今,先生已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博士,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先生指导李伟昉的《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比较研究》,是全国第一篇比较文学领域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叶舒宪的《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和尹锡南的《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以十九世纪以来的英国作家为例》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先生总是以成为学术大师的远大目标激励博士生。他慨叹于当下是一个“没有学术大师的时代”[1],而扭转这种颓势的希望在于培养更多出类拔萃的青年学子,为造就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打下人才基础。比较文学博士生以中西打通作为培养原则,最应该成为涌现学术大师的群体。先生以“入门须正,立志须高”教导学生,激励博士生自觉地努力学习。概括起来,其具体的培养方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精研元典,背诵名篇先生要求博士生系统学习《十三经》。每一位跟随先生攻读博士生学位学子,都要经过这种严格的古文功底训练。博士生入学考试时,都要考中国古代文学典籍。范围包括经史子集,题型多样,涵盖面极广。既有大量的填空、古文断句、翻译等纯识记的客观题,又有相当数量的简答、分析、论述等主观题,让考生叫苦不已。没有全面深入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是不可能心存侥幸、蒙混过关的。每年在这门专业课上败走麦城的考生数量,常常与在英语课考试上落马的考生数不相上下,甚至更多。这也就杜绝了一些平时不努力的考生靠在考试中“撞大运”的想法。入门严,选拔公正,这就保证了每一位博士生的素质,至少是保证了每位博士生古代文学的水平。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从1995年开始,每一位曹门博士生入学后,都要求系统学习《十三经》[2],而且采用的教材是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阮元校注的繁体字版本。先生反对使用白话译本,认为这种古文今译的读本已经不是文学元典了。他强调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生,应该能直接阅读古代典籍原著,以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深厚的古文基础。先生带领博士生从《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记》、《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等一部部学下来,切切实实、原汁原味地近距离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经典。经过这种严格的学习元典的训练后,博士生紧接着要迎接更大的挑战,这也是每一届曹门博士生最难忘的学习体验——背诵古代经典文论。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身体上,对于每一位博士生,这都是一种“魔鬼般的训练”。每位同学在课堂上要当堂背诵包括《文心雕龙》里面的至少十章、陆机的《文赋》、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李贽的《童心说》等古代文论。相信每一位了解古代文论的人都知道,对这些古代文论,能理解就很不错了,更遑论要一字不漏地全文背诵。但是先生却坚持此举,不容通融。他曾经解释过自己的用心所在:“我的用心,就是试图作一个教学改革尝试,让同学们能读到原汁原味的东西,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与智慧,而不是大讲空论,凌空蹈虚。”[3]比较文学界的一些中国学者,古文造诣不深,经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很多学者,竟然把《古文尚书》当作先秦的资料来引用,全然不知道《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已被确证是伪作,至多只能当作秦汉以后的资料来用。先生认为,这些错误都是学风空疏的造成后果。他自己以导师杨明照先生为榜样,在杨先生的言传身教下,对古代经典文论熟悉到能全文背诵的程度。而正是这样扎实的学术基本功,使他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令人叹服的成绩。所以,先生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十三经,背诵中国古代经典文论,是为培养比较文学高级人才奠定坚实的国学基础。二、双语教学,英文教材给博士生讲西方当代文论时,先生使用双语教学,采用的教材是英国理论名家伊格尔顿的英文原著《文学理论导论》[4]。此举措是针对国内一些理论译著整体水平不足,甚至错讹屡出的状况而采取的。有一位博士生,入学前曾在一所高校教授西方文论课程多年。在学习《文学理论导论》英文原著时,他恍然大悟地说:“新批评的细读原来是这样的!”原来他信奉一些中文译本教材,或是改编教材,以为“细读”就是“仔细地阅读”,孰不知“细读”是对英文原文“close reading”不准确的翻译。根据新批评理论的整体情况来

文档评论(0)

1974wangp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