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本土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拯救本土文化

拯救本土文化 ——以常德丝弦为例 摘要:文化是一种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崇尚于物质享乐,而淡化了对文化的建设,许多传统的文化都濒临了灭绝的边缘。常德丝弦是一种常德本土文化,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但这种曲艺流传并不广,许多本地人对其了解也不是很多,而且随着湖南娱乐产业的发展、外国文化的冲击、专家的相继辞世,这种本土文化也陷入了重大的危机中。 关键字:曲艺 丝弦 说唱 面临的挑战 应对的对策 正文 湖湘文化是一种有魅力的区域文化,他们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着湖南人的思维方式、生活观念、审美情趣。曲艺是湖南地方文化的一种,常德丝弦是湖南曲种是湖南丝弦的重要分支,因在湖南丝弦中最为发达影响最大,已然有了独立曲种的地位,流传于湖南各地,演唱时用扬琴、琵琶、三弦、京胡、二胡等丝弦乐器伴奏而称为丝弦,还因用常德方言演唱故称为常德丝弦。2006年5月20日常德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其获得了国家级的认可,但还有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 形成与发展 常德是重要湖湘文化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歌舞,是名人地,有文物之邦、人文渊薮的美誉自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传世以来,历代文人雅士如唐刘禹锡、宋苏轼等也多次荟萃桃花源,他们的诗文很近似于常德丝弦的唱词此后,《桃花源记》被常德丝弦的艺术家们认为是常德丝弦早期的唱词的雏形。 2008版 第36页 的繁荣,不断壮大了市民阶层的队伍,也对传统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强劲的冲击,市民的创作意识不断增强,很多读书人投入到民间戏剧和曲艺的创作和编制中来。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经济交往不断加强,人口的流动不断增多,随着人口流动所带来的是文化的交融,各路商人携带本地流行的时调小曲进入常德,与常德方言融合,逐渐演变发展为常德丝弦。 清中期以后商业不断繁荣,而常德具有和擂茶的习惯,因而茶馆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招揽客人,纷纷邀请丝弦艺人演唱,以热闹门面,自此常德丝弦逐渐由文人雅士的自娱自乐走向市场。“清末,丝弦的木刻唱本已在常德肖福祥商号问世,这些刻本被称之为‘调子书’或‘堂班调’,”①从此,常德丝弦曲牌在大街小巷流传开来。清末民初,西方音乐和京剧的传入对常德丝弦音乐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丝弦艺人把眼光投向戏曲,使丝弦音乐的板腔体更为完善。 每一次社会震荡都会给文化带来重大的影响。五四爱国运动及伴随出现的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于推动常德丝弦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些丝弦艺人纷纷进入茶馆,酒楼行艺,在竞争中使演唱水平的到提高,促进了常德丝弦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城市各阶层文化娱乐的要求,茶楼、书馆、戏院遍布,为丝弦曲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随着反帝反封建斗争,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出现了许多反帝爱国的新作品。 而在日本侵略战争中,常德也无法幸免,常德会战、常德细菌战,在一次次的战争中,常德人浴血奋战,死伤无数,在常德会战中常德成为一片废墟,人们流离失所,经济物质生活的不到保障,常德丝弦也遭受空前厄运,丝弦班社纷纷解体。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重政治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文化的创建,常德丝弦得益于这个有利的政治环境而获得新生,各地陆续成立了民间艺人演出组,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加大有关经费投入,改善旧思想,搜集整理传统曲目,同时对其不断进行改革,创作新的曲目。 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文化气氛的低靡,造成了文化的囚笼,造成了文化的恐怖氛围,一如清朝的文字狱一样。丝弦艺人不敢创新,各丝弦演唱团体都受到了冲击,先后解散。 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常德丝弦也得到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文化审美,在内容、形式、品位等方面做出了一系胡一鸣。常德丝弦音乐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列的改进。常德人说自己的方言就像是在唱歌,尤其女子,语气温柔而婉约,像微风拂面。因此,有人说常德丝弦的音乐是语言化的音乐,语言却又是音乐化的语言。咿儿哟,呀咿哟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衬词则仿佛是给常德丝弦贴上了一个标签2008版 [4] 蒋菁。中国戏曲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5]欧阳义怀。论常德丝弦音乐旋律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音乐,2005 胡一鸣。常德丝弦音乐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