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度精益生产工作总结
yì 学 弈 弈:下棋 学弈:学习下棋 文学常识 1.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3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文学常识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本课的文学题材是文言文。那么,什么是文言文呢?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 语句简洁,语句意思非常丰富; 有些词语的意思和今天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弈 诲 惟 鸿鹄 缴 弗 矣 与 yì huì weí hú zhuó fú yǐ yú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之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这里的“之”是什么意思? 解释:弈秋,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弈秋,人名 全国 的 善于、擅长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这里的“其”“之”是什么意思? 解释: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让 教导 其中 只 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里的两个“之”各是什么意思? 解释: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过,想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 弈秋的教导 天鹅 引,拉 带有丝绳的箭 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这里的两个“之”是什么意思? 解释: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他,指 前一个人 不如 了 他,指 前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这里的“其”是什么意思? 解释:是他没前一个人聪明吗?回答:不是的。 他的,指 后一个人 说 不是这样 学弈 弈秋, 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学习 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 只要弈秋讲的他都 专心听着;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 但心里却一直以为将会有天鹅飞来, 想着拉弓用系着绳子的箭去射它。 的教导, 这个人虽然和 那个人一起学习, 但成绩却不如他。 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 不是这样的。 1.这篇文章中谁是老师?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 3.学的结果怎么样?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为什么两个人都在学习,第一个人学得好,第二个人为什么学不好呢? 前一个人专心致至地学习,后一个人 却是一心二用地学习,这样的结果是不一 样的。 学弈 这篇文言文通过写( 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 的事。 说明了(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 二意 )的道理。 ) 一.“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 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 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检测单位各部门岗位职能职责.doc VIP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安机关招聘留置看护警务辅助人员1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模电教案-李国丽.doc
- 2023版中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共识PPT课件.pptx VIP
- 证监会现场核查工作底稿-A股首次公开发行IPO保荐底稿.docx VIP
- UIC513-1994铁路车辆乘坐舒适性评估.pdf VIP
- 2025年医学课件-右心声学造影.pptx VIP
- 企业内部控制培训课件完整版(164页PPT).ppt VIP
- 2024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课件:Unit 7.pptx VIP
- Unit 6 A day in the life Section B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