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通于[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通于[道]

艺通于[道] 摘要:张大千的艺术创作受到以老庄哲学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巨大影响,道家“得其环中,超以象外”思想影响了张大千晚年的艺术实践。张大千将老庄哲学精髓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创造了令人惊艳的艺术样式——“泼墨泼彩山水画”。 关键词:老庄哲学 张大千 泼墨泼彩山水画 艺术风格 20世纪大画家张大千是当代中国最耀眼的艺术家之一,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屹立于中西画坛。他在其艺术生涯后期开创的泼墨泼彩山水画是其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代表了艺术创作的最高峰。“艺之通于道”,大干学习与体悟以老庄哲学美学思想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精神,逐渐陶铸形成了氤氲迷蒙、清逸奇幻的艺术风格,找寻到传统艺术在现代审美范畴上的交融支点。 张大干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代表,其成长轨迹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陶冶之路。如果所儒家传统思想陶铸了其人格,那么道家和禅宗的精神则深深影响了其艺术创作与生存方式,而以老庄哲学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更对其艺术精神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张大干的艺术发蒙于家学渊源,而文化修养则受其哥张善孖、张文修的教导。张文修曾为私塾先生,后为国文教师,其国学修养极深,对以老庄哲学为代表的“亲近自然、无为自化”思想也颇为欣赏。张大干从小耳濡目染,接受了包括老庄哲学思想的传统文化的熏染。20年代,张大千 拜曾熙、李瑞清习书画。两位老师都为信奉佛道的出世高人。张大干在创作实践上从临摹石涛、八大等明清画家人手,上追文人画源流,进入“师古人”阶段;在理论上从广泛阅读画论着眼,深刻感悟道家美学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侵润之路,并开始自觉在创作实践中体现道家精神。人物画《华山老子丹台》、《庄子诗意》等,表达了画家对先贤留恋山水、潇洒出尘的生存状态的敬慕之心。山水画《黄山写生》、《华山云海图》笔墨灵秀、赋彩清丽,既有石涛、八大的影子,又区别于明清文人画清冷孤寂的格凋,表现了“苍茫俯大荒,云水自为乡”的意境,呈现出气象万千的蓬勃之气。40年代为避战祸,张大干借居道教圣地青城山三年。作画1000余幅,涌现了不少佳作。《青城瑞翠》、《青城山十景》采用复笔重色山水,尤远山浓墨淡墨辉映表现出后期泼墨山水相同的意趣。叶浅予评价说“这一时期喜欢画层峦叠嶂大幅,把水墨和青绿融合起来,预示泼彩法即将应运而生”。大千在青城山的亲近自然的艺术经历和对道教文化的亲密接触是泼墨泼彩艺术风格形成的前奏。 1962年,张大千在巴黎完成了巨幅山水画《青城山通景屏》,该画描绘了由高空鸟瞰俯视青城山的景象,气势宏大,被视为泼墨山水画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从《青城山通景屏》、《山雨骤雨》、《幽壑鸣泉》起,经过《长江万里图》、到巅峰之作《庐山图》。近20年探索,大干创立了融勾皴、泼墨、泼彩于一体泼墨泼彩画法。老子云:‘得其环中,超以象外。’此境良不易到,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其庶几乎,”更指出“抽象的始祖出于我国中国的老子。”张大干特别提到了老庄哲学和传统技法对于自己审美理想和艺术语言革新的影响。“道进乎技”,如果说张大干前期“师古”的过程主要是对于中国古代绘画技巧的全面掌握,“师造化”则是进入最高美学境界“道”的必经之路,那么,后期的张大干最终以“古人与我俱亡”的艺术创作勇气,进入绘画化境。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画是一种极具民族精神的艺术样式,体现了传统山水画意味的延伸,闪耀着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光辉。徐复观指出:“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指老庄思想)系统多导出。”张大千就认为“夫艺事之极,故与道通”。 “道”乃老庄崇尚的自然之道。 1 大美无言——泼墨泼彩山水画审美境界 老子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第四十一章)。庄子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知北游》)老庄的“大美”在艺术内容上表现为顺应自然之道的特征,形态上体现为体积气势巨大,且因其大而貌似隐,呈现朦胧美。道法自然的艺术生成机制与壮美、宏大、虚幻的审美境界是老庄哲学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首先,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创作的过程的不可预见性是“道法自然”思想的确证。张大干题诗:“翻倒墨池收不住,夏云涌出一天山”形象地描述了泼墨画的技法。其次,老子又认为“可以为天下母”的“道”,可强为之名曰“大”。(《老子》第二十五章)庄子在《天地》篇中更指出“道”是“覆载万物者,洋洋乎大哉!”空间上的无边无际,时间上的无始无终是“道”的基本形态。庄子描绘了许多巨大无比的动植物。如鲲鹏、上古大椿等。张大干认为:“画家必要有几幅伟大的作品,才能在画坛立足。”而“所谓大者,一方面是在面积上讲,一方面是在题材上讲。”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画全为大幅作品,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中追求大美,高扬了画家“无不造其极”的个性品格。 2 虚实相生——泼墨泼彩山水画的审美形态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不是完全意义的抽象画,“西方的抽象画止于抽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