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尾芭蕉(古池や 蛙飞びこむ 水の音).docVIP

松尾芭蕉(古池や 蛙飞びこむ 水の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文: 古池や 蛙飛びこむ 水の音 (译文:古池 一蛙入水 水的音) 还有一种版本是: ふる池や 蛙飛込 水のおと 1、古池塘,青蛙跳入,水声。 2、蛙跃古池内,静潴传清响。 3、古老的水潭呀,青蛙跳水的声音。 4、古池冷落一片静,忽闻青蛙跳水声。 5、静寂的池塘,青蛙蓦然跳进去,水的声音呀。 6、古池塘,青蛙跳入水声响。 7、幽幽古池啊,有蛙儿蓦然跳进,池水的声音。 8、闲寂古池旁,青蛙跃入水中央,水声扑通响/扑通一声响。(叶渭渠) 9、沉寂的古潭呵,一只青蛙跳入,刹那间的水声。 10、苍寂古池,小蛙迈然跳入,池水的声音。 11、青蛙入古池,古池发清响。 12、苍寂古潭边,不闻鸟雀喧,一蛙穿水入,划破静中天。 13、幽幽古池畔,青蛙跳破镜中天,叮咚一声喧。 14、古老水池滨,小蛙儿跳进水里,发出的清音。 松尾芭蕉《古池》赏析 : 日本俳句,最是出奇、简单, 在极尽短小篇幅内,满是刹那间灵性的光耀,惟禅宗的“机锋”可比。 俳句,分上、中、下(五、七、五)共17个音组成,要求必须有一个“季语”。 当此世界最短的格律诗。 最被熟悉的俳句要算俳圣松尾芭蕉(1644-1694)的《古池》了: “古池や \蛙飞びこむ\ 水の音”(蛙跃古池水声响)这一句了。 此应日本千古的绝唱,誉“蕉风开眼之句”。 芭蕉之人,有“俳圣”之名。 芭蕉之诗,有“蕉风”之誉。 - 居日本三大古典俳人之首的松尾芭蕉,出身在伊贺国的一个武士家庭,童年为藩主公子当过伴读。后来公子死了,芭蕉外出谋生,到了江户即今日的东京,尽管生活清苦,芭蕉对俳句的兴趣越来越浓。 芭蕉以前,日本已有贞门、谈林两派俳谐的兴盛。 贞门派兴在17世纪上半期,主张以俗语入诗,侧重形式技巧。 谈林派起于17世纪下半期,反对束缚,重自由诙谐于生活而不散漫、流俗。 芭蕉先后从学,更超越上来。用单独之心应万物而自在,真诚不二。 芭蕉的俳句,情境幽雅、闲寂、清苦。人称“蕉风”。 芭蕉的诗风,“闲寂风雅”四字可矣。 - 《古池》,芭蕉在江户隅田川畔的深川芭蕉庵居住时,所流出的。 “古池”,芭蕉庵左近的古池塘。 人称芭蕉庵的那茅屋,是弟子杉山杉风把自家看管鱼塘的草棚供给老师的。 俳句大意: 深寂时节,草庵幽邃,古塘亦静。忽的,寂静不再,青蛙跃入池中清响。俄尔,又复宁静...... 真“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可以想见,未跳之前,一切静的,既跳之后,又复平静。 只这刹那,静也不再,动也不是: 当下,定格天地上下间。 这“松尾芭蕉在‘听蛙跃古池’”的“在”, 便注定了, 要向千古去了。 - 芭蕉晚年,弟子各务支考随侍左右,记住了芭蕉这俳句情景: 当在春天吧,芭蕉先是得了后两句,直译去是“蛤蟆跳进去,水声”。 弟子宝井其角在旁,建议首句用“棣棠呀!” 芭蕉没采纳,后来一句“老池塘呀”,却不同凡响了去! 是池塘,且老古旧久的,应是永恒意味了。又,那蛙的一跳、入水的一声,都不过刹那电光瞬间石火罢。只“当下”这全然的动静相随,其实白描,却不假思索,显是天机作为,一派鲜活,人我双亡。 惟祖师一句“是法住法位”可以了得。 再者,寥寥数语,视听都来。蛙跳,闻其声,匆匆一瞥,更无只影。若也“ 棣棠呀”,虽是声色并茂,怕是悠远难在,不复净静。其中大可玩味,譬如句子“鸟鸣山更幽”,在芭蕉只说“鸟鸣山”,不写“幽”或“ 更幽”。中文译作大都添加动词把“松之月”译作“ 松枝挑出一轮月”,不似日人情趣。国人惯藉动词来显生动,而日人总名词间留有空地,或是两相差异在吧。 - 叶渭渠先生于松尾芭蕉俳句中,至爱《古池》。 飞白先生也说《古池》是芭蕉最著名的俳句,更是“蕉风”代表。 飞白先生说, 芭蕉《古池》青蛙入池的一声清响,在以后的岁月中激起了重重回声。三百年后的今天,美洲俳句社的刊物就以《蛙池》为刊名。就像人不可复制一样,诗歌拒绝翻译,一首好诗,更是只此一个。 《古池》不过由一个动词和三、四个名词构成,是极其简单的叙述,浅白自然,但其中的含蓄让读者浮想联翩,译者费尽心机。关于《古池》的译法,国人多有争议。叶渭渠先生曾这样译: 讲到这,关于《古池》,有一个有趣的议论,即到底是几只蛤蟆跳入老池塘?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