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人民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

(必修三)(人民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三)(人民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必修三) (人民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在于通过对这些思想主张的学习,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 教学过程 导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意思是说贫困饿死是小事,失去节操的事情就大了。这句话是北宋理学家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寡妇能否再嫁时说的。南宋时,理学家朱熹又重提,这句话得到进一步流传。到了明朝,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逐渐成了专门束缚女子的教条。然而就在这个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对宋明理学的抨击声,批判它的不近情理,乃至摧残人性。 ? 一、出现的社会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根本)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思想文化: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得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 当时,儒学再次受到批判,正统地位再次面临冲击。思想家对儒学进行修正,儒学进一步发展,思想领域出现继百家争鸣以后的又一次活跃局面。 ? 三、活跃的表现: (一)明末: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生平与性格 生平: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李贽是明朝后期人,具有 “离经叛道” 的不羁性格,自称“异端”。他一生正直清廉,做过一任太守,去任时“俸禄之外,了无长物”,以至于在灾荒之年,两个女儿饿死在福建老家。平日他郁郁寡欢,讨厌与假充圣贤的道学家来往。据说与人接触时,“其欣赏者,镇日言笑;意所不契,寂无一语”。 ? ◆反正统意识产生原因 (1)社会背景:(略)??????????????? ?(2)生活经历:青年时代生活困乏 ,中年做过小官,目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3)家庭影响:祖父辈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李贽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 (4)学派的影响:继承并发展泰州学派反传统的精神(泰州学派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传统意识的学派) ? 2.代表作: 《藏书》《续藏书》《焚书》等多种著作。 3.思想主张 (1)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2)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①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 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学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4)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材料:他的徒弟中有女弟子,备受正统士大夫诽谤;他赞扬寡妇再嫁,批判“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言论,赞扬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以“惑世诬民”最遭逮捕,在监狱中自杀。 (5)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 ? 4.评价 ?(1)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要求平等,发展个性,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2)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 (二)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 1.共同的时代背景: (1)政治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 (3)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 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2.各自主张: A.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1)生平:(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 (2)主张: ①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b: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c:臣民平等(实质:反君主专制)。 ② 具体制度——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而非君主。 ③ 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 (3)评价: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