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原因及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史之乱原因及影响

原因及影响 摘要: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由盛转衰,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一介天朝为何如此不堪一击,造成此局面的安史之乱的原因为何?它又产生了何种影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安史之乱 安绿山 杨国忠 原因 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经济方面: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其《忆惜》一诗中,所倍加赞誉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国富民殷,繁荣昌盛,祥和安泰的表象背后,作为奠定开元天宝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的基础——均田制由于土地的买卖和兼并的日益猖獗却在悄悄瓦解。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对此曾云:“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2)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均田制的瓦解崩溃,农户的大量逃亡,致使建立于均田制之上的作为唐王朝武装力量基础的府兵制亦遭到空前的破坏,无法照样维持下去。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在统治阶级内部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他专权用事飞扬跋扈,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斗争。唐朝初年,边镇的将帅多由名臣出任,而且“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但李林甫执政后,为了堵塞“边帅入相之路”(3),保住自己的的宰相地位,极力提拔安绿山,安思顺等素名无望,地位不高的将领为节度使。节度使随着其实力的恶性膨胀,相互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与朝廷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安绿山正是利用唐王朝的内外矛盾,实力日趋衰落的情势二起兵反唐的。因此不得不说李林甫为安绿山的反叛助了一臂之力。继李林甫之后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杨国忠曾“屡于上前言其悖逆之状”(4)向唐玄宗告状,后安禄山以“清君则,诛杀杨国忠”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叛唐,司马光曾说:“安绿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怠将十年,以上待之厚,欲。。。。。。(5).即安绿山与杨国忠之间的政治经济的方面不可调和的尖锐的矛盾,才是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之后各种矛盾交织,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 在民族矛盾方面: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奚人,唐太宗打败突厥以后,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歧视,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在他的收买下,当地少数民族竟把安禄山和史思明视为“二圣”。这就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赢得部分人心。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发局部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安史之乱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 1.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摧毁了统治基础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