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描述.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请思考: (1)商人真像人们说的那样吗?重农抑商政策又是怎么回事? (2)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商人是什么?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给出的答案是“商人重利轻别离”。传统社会据此把商人当作狡诈和悭吝的代名词,统治阶级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难点:“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重点: “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 主题一 重农抑商 【思考】据材料可知封建社会推行哪一项经济政策? 提示:工商业严格管理,重农抑商政策。 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 ,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 1.开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含义: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沿革: ⑴战国:《吕氏春秋》强调治国当以农业为重。 ⑵汉代:汉初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地位低下。汉武帝发展官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⑶唐代:对商人实行市籍制度管理。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政治上法律上受歧视。 结合材料探究中国封建社会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材料一 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合作探究】 材料二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而商人们不事生产,“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 材料三 “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铁则。古时商人多以欺瞒和垄断牟利,为深受“重义轻利”思想影响的人们所不齿。 提示:(1)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2)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3)“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4)从根本上讲,它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①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 ②加强控制农民,保障国家安全,维护阶级基础。 ③打击富商,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 ①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②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拓展延伸】 1.《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 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少, 则上不费粟。”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 A.稳定物价 B.严禁流通 C.抑制商贾 D.提倡节俭 2.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 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此观点 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 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 B.农民封建地租的沉重 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 C A 【对点训练】 主题二 工商业的管理和“海禁”政策 【思考】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 “对联式悲歌” ? 提示:清政府实行 “海禁”政策,使得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马克思曾对晚清的中国作过这样的评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1.工商业的管理 (1)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2)汉(汉武帝):盐铁官营 (3)唐:朝廷官员管理,交易时间受限 (4)明清:“海禁”政策 2.“海禁”政策 (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维护自然经济。 (3)评价: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清初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是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闭关锁国就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内容:限制来华的外国人的活动、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力,限制对外贸易,实行“海禁”。 乾隆时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 提示: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自然经济形态;统治者愚昧自大;军事政治上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 【合作探究】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 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 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 ……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 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二 (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