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山东《课堂新坐标》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2---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pptVIP

2013届高考历史山东《课堂新坐标》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2---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历史山东《课堂新坐标》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2---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ppt

  (2012·安徽文综)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商业,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历史概念准确辨析的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对于“钱庄”作用的描述。从材料看,在钱庄资金转移中发生牵连的是内地商人、内地商人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在上海的分庄或商业伙伴、洋行或其代理人。起因是内地商人购买上海洋行的洋货,中间的桥梁是钱庄,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目要求。A项从材料中找不到依据;B项混淆了中外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区别;C项也缺乏材料支撑。 【答案】 D 1.知识要点 (1)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①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②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③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主要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要是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而兴建的工厂制工业。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就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而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3)数字法巧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 ①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②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③四个阶段:“春”——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2.史学观点 (1)从革命史观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激化了民族矛盾。 (2)从文明史观看,它反映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冲突交融。 (3)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1.(知识要点)同治朝以后,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如上海、南汇等地“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一”,江苏如皋、通州、海门也“一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以前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普遍种植棉花了,“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兼植棉花”。造成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外国资本主义棉纺织业的普遍发展 ②中国资本主义棉纺织业的产生、发展 ③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适于种植棉花 ④棉花是列强从中国掠夺的唯一农产品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 晚清时期,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是因为西方列强为满足自身纺织工业的需要而大量从中国掠夺原材料,①正确。另外中国民族工业主要是以纺织为主的轻工业,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植棉的扩大,②正确。而自然条件在植棉扩大前后是不变的,故③与材料无关。棉花是列强从中国掠夺的主要农产品而非唯一的,故排除④。 【答案】 B 2.(史学观点)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解析】 题目强调西方从中国收购农产品,而在中国销售工业品,也就说明中国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即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A项说法偏颇,C项与题意不符,D项“开始被打破”也不是发生在光绪年间。 【答案】 B 3.(综合角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根据着重点的变化和理念的变迁,洋务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从1861年到1872年,主要成就如下: 1861年 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在天津和上海设立通商大臣署衙。 1862年 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同文馆。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个洋炮局。 1863年 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附设一个翻译馆。 1865年 左宗棠在福州城外的马尾开设福州船政局,机器从法国购得。附设一个船政学堂,内分前后两堂:前堂专授法语和造船,后堂专授英语和航海。 1866年 李鸿章开设金陵机器制造局。崇厚开设天津机器局。 1872年 经曾国藩和李鸿章提议,派遣三十名少年学童赴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