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种植技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芪的种植技术

中藏药材规范种植培训教案 授课内容 黄芪的种植技术 授课人 李全彦 课时 3课时 审核 杨守林 教学目标 让学员掌握黄芪的种植、加工、储藏技术 教学内容 黄芪为豆科黄芪属植物。又名白皮芪、混芪日、山爆竹、箭杆花、棉芪等。为常用中药,以根供药用,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拖毒排脓,生肌等功效。主治内伤劳倦,脾虚腹泻、肺虚咳嗽,脱肛便血、子宫下垂、自汗盗汗、水肿、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等气虚心亏之症。主产于内蒙古包头、固阳、武川;山西的浑源、繁峙;黑龙江省的林口、东宁;甘肃的陇西、定西等市县。东北黄芪(膜荚黄芪)主产于内蒙、吉林、辽宁、河北等省区。 一.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株高40-120厘米,主根直长,圆柱状,长25-75厘米,稍带木质,根头直径1.5-3厘米。表皮浅棕黄色或深棕色。茎直立、多分枝、被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有披针形托叶;小叶25-27片,呈椭圆形,长5-12毫米,宽3-6毫米,先端稍钝,茎部形,全缘,两面有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有花10-25朵,排列疏松;小花梗短、生黑色硬毛;苍片状披针形;花萼茼状,约5毫米长,咢尾齿5;花冠黄色,蝶形,旗瓣三角状,倒卵形,无爪,翼瓣和龙骨瓣均有长爪;雄蕊10,二体;子房有柄,光滑无毛,花柱无毛。荚果膜质,膨鼓充气,卵状长圆形,宽11-15毫米,先端有具明显网纹,种子5-6粒,肾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二.生物学特性 为典型草原中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高燥和光照充足,忌水涝和土埌黏重板结的深根植物。耐旱、耐寒、易适应生态环境为高山草地、林地、山地。要求土层深厚,有机质多,透水力强的沙壤土,PH中性或微碱性,草原粟钙土或黄沙土均可。 黄芪种子吸水膨胀后,当地温达到6℃时即可开始发芽,以20-25℃发芽最快,播后5-7天就出苗。小苗五出复叶出现后,根瘤形成,吸收根显著增多,根系的水分、养分供应能力较强,叶面积扩大,光合作用增强,幼苗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一年生黄芪仅有一个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茎数相应增加,可多达10-20个。因此,生长多年的黄芪呈丛生状态。 三.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土壤,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地均可栽种。地选后,要深翻土壤约30厘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 (二)栽苗 在整好的地上,用铁锨或步犁按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把苗一株一株的平摆在沟内,亩用苗50-70公斤。(以苗子大小而定),当年秋季采收。平栽的黄芪便于人工和机械采挖。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不及时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第二次于苗高8-10厘米,第三次于定苗后各进行中耕除草一次。始终做到生长地内无杂草出现。为了防治黄芪早期田间杂草,在栽种时或播种后,或出苗前喷施美国进口的除草剂---氟乐灵,除草率达95%以上。 2.追肥 黄芪喜肥,在生长第一二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每亩用农家肥1000公斤,与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铵或尿素10公斤,共同混合均匀后按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 3.排水 雨季湿度过大,要注意排水,以防烂根死苗。 4.打顶 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于7月底以前进行打顶,可以增产。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白粉病 危害叶部和荚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受害叶先两面和黄果表面均有白色绒状霉斑,严重时霉斑布满叶片和荚果。后期在病斑上出现很多小黑点,造成叶先早期脱落,严重时使叶片和荚果变褐或逐渐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①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以减少越冬病源菌。②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15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或抗菌素120浓度为100-150单位,效果较为明显。 2.黄芪紫羽纹病 俗称“红根病”。因发病后根茎变成红褐色,先由须根发病,而后逐渐向主茎蔓延。发病初期,可见白线状物缠绕根上,此为病菌菌素,后期菌素变为紫褐色,并互相交织成为一层菌膜和菌核。根部自皮层向内部腐烂,最后全株烂完,叶片枯萎,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①收获时将病残株烧毁深埋,可减少越冬病菌。②实行与禾木科作物轮作,轮作期为3-5年;③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病穴及周围撒上石灰粉,以防蔓延;④雨季降水较多,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⑤结合整地每亩施药材病菌灵1.5公斤进行土埌消毒处理。 3.豆荚螟 每年6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苞上产卵,孵化后幼虫蛀入荚内咬食种子。老熟幼虫钻出果荚外,入土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①避免与豆类作物连作或套种,幼虫入土化蛹期结合灌溉可杀死初化蛹。②在花期用40%敌百虫1000倍液或40%乐

文档评论(0)

wu12yo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