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两则用分析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 。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不是,因三路大军加起来正好一百万。 不含是不包括,体现本文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毛泽东 《中华我军解放南阳》背景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学习目标 文体上 新闻的特点和知识 题材上 战争的主题和思想 语言上 用语的准确和精炼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六要素、结构)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和 结果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文章结构(第二篇)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第1句):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背景: (1)2—4,介绍南阳背景资料。 (2)5—7,蒋军全线溃败的背景。 主体:8—末尾,可分四层: 1、(8—12)恢复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2、(13—17)发展壮大我党的武装力量。 3、(18—22)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 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4、(23—末尾)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文章中心: 第一则:通过写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经过,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第二则:通过写解放南阳的过程,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进军,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具体时间 具体地点 具体写法 构思特点 语言风格 语言品味: 认真思考讨论“研讨与练习三” ,然后在全文中举例说明:新闻的语言具有哪些特点。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越过”只表示经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突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且文字简洁有力。 “共”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揣摩语言 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