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增强现实的技术类型与教育应用.
Vol.24??No.11?2014?????????????????????????????????????????????????????????????????????????
增强现实的技术类型与教育应用
齐立森1????皮宗辉2????徐??苗1????王树国2
(1.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2.喀什师范学院?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新疆喀什?844099)
摘 要:增强现实是真实世界与虚拟环境相结合的系统,其显示技术经历了头盔式、光学反射式、手持式、全息投影等技术类型。增强现实的教育应用,涵盖网页浏览与信息获取、三维导航与教学游戏、虚拟仿真与互动教学等多种领域,蕴含着丰富认知、突破时空、实时互动等教育价值。
关键词:增强现实 技术类型 教育应用 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4)11—0018—05?【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4.11.003
基金项目:本文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喀什师范学院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金资助,同时系新疆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度重点项目“南疆中小学‘班班通’教学资源利用研究”(项目编号:XJEDU070113B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 增强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分支之一,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领域。一般认为,这一词汇最早是由波音公司的研究员Tom Caudell在1990年代提出的。增强现实的目的在于对现实世界做进一步的扩充和延伸。在其技术进化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技术难题是视觉呈现方式、目标追踪定位等。
根据Johnson等人的观点,增强现实系统经历了有标记点与无标记点两种类型。前者依赖数据手套、传感器和立体显示设备,后者则代替以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罗盘和图像识别设备。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便携性、智能性、互动性等特征逐渐显现,手机也开始成为增强现实发展的重要领地,与增强现实密切相关的APP迅速扩张并独成一脉。在增强现实的应用中,现实环境对客体而言是具有真实感的,在数字技术与想象心理维系下还得以强化。
与一般意义上的虚拟现实技术相比,Milgram、Takemura、Utsumi与Kishino(1994)[1]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连续性”的理论,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看成是一个封闭的集合,将其中间区域定义为混合现实。由此推定,增强现实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是迈向虚拟世界的桥梁。Ronald T. Azuma(1997)[2]则将增强现实框定为虚拟现实的另一种变化形态。增强现实利用叠加的方式将虚拟物体放置到现实世界中,为用户提供真实与虚拟的双重体验。增强现实用一种无缝连接的方式,在真实与虚拟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Chang,Morreale Medicherla,2010)[3]。可以说,增强现实不同于虚拟现实,它部分地保留了用户的现实体验,即通过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与真实的位置、对象及其意义展开互动。
二? 增强现实的技术进展与类型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项高新科技技术,通过立体显示、传感器、二维码、3D建模等技术,充分调动用户的参与意识与互动思维,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似真似幻的曼妙时空。增强现实的技术主要包括:显示技术、识别技术、立体成像技术、传感技术等。就显示技术而言,则主要分为头盔式和非头盔式两种。就头盔式而言,依据影像呈现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屏幕式与光学反射式。其技术区别,如表1所示。
?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人们逐渐把目光聚焦到手持显示设备(Hand-Held Displays)、空间显示设备(Spatial Displays)以及可穿戴显示设备(Wearable Displays)上,希望借助于最新的3D显示技术带来轻松、便携、愉悦的沉浸感受。在这股技术潮流中,手持显示在商业上最为成功。而裸眼3D技术,因其无需佩戴眼镜、立体透视感强烈、适应各种光线条件等优势集于一身,正逐渐应用到各种电子屏幕上。空间显示是与环境密切融合的技术,它一般与使用者相分离,并能被多人同时使用,触摸虚拟对象可感生真实感。空间显示设备通常是显示器或投影仪。2012年4月,Google正式发布名为“Project Glass”的未来眼镜概念设计,集GPS、手机、相机等功能于一身,用户只需眼部动作就能完成查询路况、收发信息、拍照摄像等实时操作。它本质上是摄像头、微型投影仪、传感器、操控设备、存储传输等的结合体,可看作是光学反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码..doc
- 基础天文学概论知识要点.doc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doc
- 基础夯扩桩施工组织设计..doc
- 基础实验复习资料..doc
-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及答案..doc
- 基础工程复习题1..doc
- 基础工程复习题更新版..doc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钢筋砼桩计..doc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docx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最近下载
- 制造企业数字化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建设方案(20页PPT).pptx VIP
- 防跑道侵入考试卷附答案.doc
- 3-1牛顿第一定律(解析版)—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00考点100讲.docx VIP
- 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docx VIP
- SL252-2017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pdf VIP
- 监理例会会议纪要范文.docx VIP
- 新时代下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docx VIP
- SL260-2014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董.pptx VIP
- 新解读《GB_T 12604.3-2013无损检测 术语 渗透检测》最新解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