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联故事

1.我国留传下来的顶早的一副对联春节(即旧历的正月初一。以往把过春节称为过年),是咱们中国民间顶热闹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爱在大门外贴上一副春联。贴春联这个习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这个风俗的起源,应当从我们祖先当初挂“桃符”的事说起。传说,早在两干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候,人们把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板条,钉在大门上,说是能用它赶跑“鬼怪”,消灾灭祸。人们还在桃木板上写上一些“避邪”的符号,要不就画上两个神像——神荼[shēn shū]和郁垒[yùlǜ]。据说这哥儿俩住在山上的大桃树下,看见恶鬼就把它们逮住,再去喂老虎。这么一来,人们就把这两位画在桃木板上,一左一右钉在大门上,给自个儿家站岗守卫,镇鬼驱邪,还把他俩叫“门神爷”。那会儿科学不发达,人们都挺迷信,家家都要挂桃符。到了唐朝末年,人们过年,有的在桃木板上不再画神像了,而是写上对偶的两句吉祥话。到了唐以后的五代十国,后蜀的皇帝孟昶[chǎng]有一年过年之前,他让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祥话,好挂在自己卧室门外。辛寅逊写完了,孟昶一看,直摇晃脑袋,不满意。他就干脆自己编了两句,亲自写在桃木板上。孟昶写的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两句全是吉祥话,是说新的一年开始了,万事大吉;春节一到,美好的春天就来了,万事如意。“长春”还有总是年轻的意思,孟昶也盼着自个儿能“长春”,老当皇帝。这还是个嵌字联,头尾嵌上了“新春”两个字,中间嵌上了“佳节”两个字。孟昶是个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的皇帝,他压根儿就不管国家大事,这样的皇帝怎么能“长春”呐?他写完上面那副对联的第二年,后蜀就让北宋给灭了,孟昶投降,没多久就死了。孟昶写对联那年是公元九六四年,他那副对联因为记在了《宋史》等史书上,而保存了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顶早的一副对联。据《宋史·蜀世家》,宋·张唐英《蜀梼机》。2.最早的扇联范质是后唐进士,在朝廷里做官。后来,他对后唐君臣的腐败无能十分不满,就辞官回家了。范质回到家乡以后,曾经在自己的白纸扇上写了一副对联: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意思是,让人气闷难忍的酷暑天气,赶紧跟那些贪官污吏一起滚走吧。扇子一摇,凉风习习,要好的老朋友就要跟清风一道儿来我这儿做客了。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扇联。以后,各个朝代都有不少文人喜欢在扇子上题联,留下了不少好扇联。据宋·文莹《玉壶清话》。3.吕蒙正的一副怪联当过北宋两朝丞相的吕蒙正,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得厉害。大了以后,家里也没什么起色,还是穷得叮当响。这一年,到了过年的时候,他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奇怪的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额是:南北怪联贴出来以后,不大工夫,就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大伙儿莫名其妙,猜不出对联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站在那儿瞎嘀咕。一会儿,有个小伙子咂摸出味儿来了,他对大伙儿说:“你们看,上联少个‘一’,是说‘缺衣(一)’、缺穿的;下联少个‘十’,是说‘少食(十)’、少吃的;横额只有‘南北’,是说没有‘东西’呀!”吕蒙正在屋里听了,哈哈大笑,走出来对小伙子说:“不简单,猜得对。大年下的,我这会儿真说的上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大伙儿要是不信,欢迎进屋观看。”看热闹的人全笑了,大伙儿都说吕蒙正写的这副春联,怪有意思的。4.“蜘蛛虽巧不如蚕”王禹偁[chēng]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他小时候家里挺穷,父亲靠给人家磨面挣点钱,日子过得很艰难。可王禹偁人穷志不穷,自己努力读书,刻苦学习。当地有个叫毕垵[ǎn]的官,听说王禹偁是个要强的孩子,就把他找了来,对他说:“你们家靠磨面过日子,你能不能拿石磨作首诗?”小禹偁想了想,就作了一首:但存心里正,何愁眼下迟。得人轻借力,便是转身时。诗中的“心”,是指磨盘的中心;“眼”,指磨盘上用来灌麦粒的窟窿眼儿。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只要磨盘安得正,不怕磨得慢。只要有人稍微使点劲,磨盘就能转起来。这首诗表面说的是石磨,其实王禹偁是在说自个儿呐:只要我心正肯努力。还怕眼下进步慢?要是有人能帮帮忙,我就会有大显身手的时候!毕垵听了,惊奇得不得了,心里还真佩服小家伙有志气。他知道王禹偁家里穷,读书困难大,想“得人轻借力”,自己一定得帮小家伙这个忙。毕垵就让王禹偁跟自己的孩子一块到私塾里念书去了。有一天,当地的知府[管理一个府的地方大官]请客吃饭,毕垵也去了。吃到半截儿,知府说了个对子上联,让客人们对:鹦鹉能言难似凤;意思是,虽说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它嘴再巧,外表长得再美,也比不上鸟王凤凰。在座的客人没人能对,毕垵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下联。他回家以后,就把对联写在屋里的屏风上了。碰巧,这个上联让王禹偁看见了,他就对了一句:蜘蛛虽巧不如蚕。意思是,蜘蛛虽说也能拉丝,可比蚕差远了。蚕吐出的蚕丝能织出漂亮的绸缎,可蛛丝就不成了。毕垵一听小禹偁对得这么

文档评论(0)

wu12yo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