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棚番茄病虫害气象条件分析.
增刊论文马玉英室大棚番茄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马玉英1 ,辛和平1 ,马燕1 ,马洪亮1 , 李艳霞2(1.阜康市气象局,新疆阜康 831500;2.昌吉州气象局,新疆 昌吉831100)摘要:本文利用2011-2014年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温室大棚内观测到的番茄病虫害及同期气象资料,确定大棚内番茄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指标,为大棚内番茄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大棚番茄;病虫害;气象条件;防治阜康市温室大棚生产主要以“春提早”和“秋延晚”为主, 春提早(头年12月—次年7月上旬)主要以培育番茄、辣椒为主,秋延晚(7月上旬—11 月上旬)主要栽种番茄、豆角等为主,经济效益显著。棚中病害多于虫害,大棚番茄常见的病虫害有叶霉病、晚疫病、枯萎病、早疫病、病毒病、猝倒病、脐腐病、日灼病、青虫、棉铃虫等,现对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温棚2011年-2014年棚内出现较重的八种病害和两种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进行初步分析。1、观测内容和方法在大棚内安装小气候自动观测站,对大棚内的温度(最高、最低)、相对湿度、地温(5cm、10cm、15cm、 20cm)进行24h不间断监测,同时观测主要农业生产措施和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日照数据采用阜康市气象局实测日照时数,根据病虫害发生前期(前5d)、发生期、发生后(后5d)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病虫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2、番茄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2.1番茄主要病害发生的气象条件2.1.1病毒病。番茄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通过蚜虫、田间操作接触传病,夏季病害重,苗期易感病,管理粗放,果实膨大期缺水,土壤中缺少钙、钾等元素易发生病毒病。据观测阜康六运温棚2013年6月10日—11日出现病毒病。病毒病发病期棚内平均温度24.2℃,平均湿度40%,平均地温24.3℃,极端最高41.8℃,极端最小湿度10%,发病前11d最高温度均超过35.0℃,长时间高温低湿环境易产生蚜虫而导致病毒病发生。图1是病毒病出现的前期、发生期及后期温棚内观测到的24h平均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图2是棚内日最高温度与最低湿度变化情况。从图1、图2分析,发病前棚内平均温度23.2℃,平均湿度55%,地温(图略)21.3℃,当棚内平均温度上升(平均温度28.2℃,棚内白天平均温度35.4℃,最高温度41.9℃,平均地温24.3℃)而湿度下降(平均相对湿度40%,白天平均相对湿度30%,最小相对湿度8%)时棚中番茄病毒病爆发,当棚内温度下降(平均温度23.7℃,最高温度36.1℃,平均地温21.6℃)湿度上升(平均湿度49%,最小湿度20%)时病毒病缓慢结束。图1 24小时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图2最高温度与最低湿度2.1.2番茄晚疫病。晚疫病是毁灭性病毒,如果防治不及时,对番茄造成严重减产。番茄晚疫病主要危害幼苗、叶片、茎和果实。根据观测阜康六运温棚中晚疫病出现的时间为8月初至9月底,晚疫病菌对空气湿度要求高,天气越潮湿,产生的晚疫病菌就越多,而对温度的要求则比较低,最适合的温度是18℃—22℃。2013年8月13日—8月15日、2014年9月8日—9月9日都爆发番茄晚疫病。2013年晚疫病发病期棚内平均温度21.7℃,平均湿度67%,夜间平均湿度79%,极端最大湿度95%,根据阜康市气象局观测数据8月8日-15日为连阴雨天,日照较30a平均偏少30%,湿度大,光照弱,导致棚内晚疫病爆发。根据图3晚疫病发病前、发病期、发病后夜间12h湿度变化图可以看出,发病前平均温度24.6℃,平均湿度62%,平均地温21.9℃,连阴雨天造成棚内湿度持续增大,当棚内平均温度21.2℃,平均湿度69%,夜间平均湿度77%,平均地温20.8℃时,棚内番茄出现晚疫病。阴雨天过后,棚内湿度随天气转好开始下降(平均温度19.8℃,平均湿度59%,夜间平均湿度72%,平均地温19.4℃)晚疫病开始减弱。图3发病前、中、后期12h平均湿度变化2014年9月8日—9月10日棚内出现晚疫病。发病期棚内平均温度17.8℃,平均湿度64%,夜间平均湿度80%,极端最大湿度94%,持续高湿环境,致番茄晚疫病爆发。从图4夜间湿度分布线可以看出发病前夜间平均温度21.2℃,平均湿度55%,24h平均湿度64%(图略),平均地温18.7℃,当棚内湿度增加(平均温度17.8℃,相对湿度64%,夜间平均湿度80%,平均地温16.3℃)番茄晚疫病爆发,当潮湿天气过后棚内湿度随之下降(平均温度14.6℃,相对湿度44%,夜间相对湿度60%)番茄晚疫病不在为害。2.1.3番茄枯萎病,学名Tomato FusariumwiltT。番茄枯萎病又称萎蔫病、“发瘟”,多数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局部受害,全株显病。六运温棚3月中旬至4月中旬枯萎病易发病。据观测20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