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案9变异育种和进化(学生用)
专题四 学案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异常,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DNA分子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基因重组
⑴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阶段)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②有丝分裂、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③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会产生新的基因
⑵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
⑶基因重组的意义:①使生物产生多样化后代②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③对生物进化也有重要意义
染色体变异
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⑴染色体结构变异
①包括四种类型: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②结果:染色体结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③实例:猫叫综合征(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垂物的死亡
⑵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①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如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由4条非同源染色体组成;人的一个染色体组由23条非同源染色体组成
②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绝大数生物为二倍体
③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Ⅰ实例:香蕉为三倍体,马铃薯为四倍体,普通小麦为六倍体
Ⅱ自然形成原因:环境剧变,有丝分裂受阻,纺锤体不能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Ⅲ特点: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Ⅳ人工诱导方法:低温处理;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秋水仙素由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④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如马铃薯的单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
Ⅰ形成原因: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如蜂群的雄蜂
花药(花粉)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
Ⅱ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二、育种
多倍体育种,如无子西瓜的培育 2. 单倍体育种
⑴过程
⑵实例:培育矮杆抗病小麦
常见育种方法的比较(见附表)
⑴种优势不同于杂交育种,杂种优势是杂交子一代所表现的优良性状。
⑵据不同育种需求选择不同的育种方法
①两亲本的两个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生物体上,可利用杂交育种,亦可利用杂交育种与单倍体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②求快速育种,则运用单倍体育种。
③求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可利用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④求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运用多倍体育种。
⑶交育种选育的时间是从F2开始,原因是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选育后是否连续自交取决于所选优良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
三、生物进化
自然选择学说
⑴拉马克认为:生物是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⑵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①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②意义: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及进化的原因
③不足:对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解释,以生物个体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个体携带的基因随个体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但随着繁殖它把自身一部分基因传给了后代,通过突变使新基因进入了基因库。如果一个个体不能与种群中其他个体交配产生后代,这个个体在进化上就没有意义。
⑵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
②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③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④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
⑤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处于稳定状的种群,随机交配后代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均不变
处于稳定状的种群,自交后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浙大继续教育财务管理作业(5-8)..docx
- 学校国防教育工作计划+总结..doc
-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20个..doc
- 2014海城中考题阅读部分..doc
- 2014淄川一摸语文..doc
- 2014海南教师资格考区现场确认地点..doc
- 2014海南安全员复习题..doc
- 2014海伦多兰少儿英语..doc
- 2014液压支架工题库..doc
- 2014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大纲..doc
- GB/T 45498.2-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2部分:应用规范.pdf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GB/T 45498.3-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3部分:安全规范》.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9065.2-2025液压传动连接 软管接头 第2部分:24°锥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