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难点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VIP

[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难点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难点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难点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考查形式课表卷以主观题为主,有的省市的考卷也设置主观题。这类试题的选项多数是对较大文字区间内容的转述,或对相同、不同信息的归纳、对比。二、高分策略(一)要树立5个意识1.要树立题型意识。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的必考试题,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题型等考查方式。树立题型意识可以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可以少走弯路。2.要树立语境意识。试题中虽然大都是选择题,但是,对于每个选项正误的辨析,仍然需要语境意识,把选项还原到文本中,联系语境,确定其正误。切不可离开语境凭想当然。3.要树立概念意识。基于文本特点,对于概念的考查便成了重中之重。对此,在正是做题前的整体把握的过程中就要有所关注,未雨绸缪。4.要树立逻辑意识。论述类文章的特点就是逻辑性强,这就决定了试题的要对此进行重点考查。因此,在选项中,要特别关注诸如“大约”“将要”“可能”“已经”等限定性副词以及关联词语的使用。5.要树立联系意识。整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试题所设计的诸多选项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有机整体分析或判断。因此,这就必然会使它们之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借助于这一联系,采用求异法选出答案。(二)关注设题8大陷阱(二)关注设题8大陷阱?陷阱选项表述特征内容曲解张冠李戴某某的观点是转化失误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曲解原意故意曲解原文意思程度差异以偏概全全部、都;必然、一定;严重非常推测有误已经、将要、完成、成功、全部、都、一定无中生有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有,却在不同位置逻辑错误混淆因果因果的位置和原句是否一致 ;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之所以,就,只要……就……偷换概念增加减少一两个词,甚至是 “的” “了”等改变意思;或换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以改变意思。? 三、【高分实战演练】说明:本试题满分120分,每小题10分;测试用时为6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数学与文学潘国本 数学,理性、阳刚;文学,感性、阴柔。数学,刚正、肃静;文学,随和、豁达。数学,深沉、内向,攻下费马大定理了,也没有几个人晓得这事;文学,热忱、张扬,孩子一句“鹅、鹅、鹅”,也会一千几百年红不够。 数学与文学,一左一右,一南一北,天生有非常距离。 比较起来,文学很像一个性情中人,很率性,情之所到,一根草,一棵树,一个梦,都能演绎成篇。在文学那里,将一池水往海里说,叫夸张;挖空心思将其写的天花乱坠,叫修辞,都被看好。平白、浅显地说一件事,叫白描;想方设法往深里说,叫哲理,都称功夫。说一个小故事,让人没法忘记,叫短篇小说;像《清明上河图》那样(但不用图),将一个城市的市井繁琐,编成长长的故事,叫长篇小说。一种情怀,抒发成高山流水或者孤鹜落下的,叫散文;这种情怀,如果还能酿成一杯茅台,叫诗歌。总之,无论什么话题,说了有趣,说了动情,说得别出心裁,说得点开人的情窦或心窍,都叫文学,都称创作。 数学不是这样,数学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这里没有包涵,不讲妥协,只有铁面一张。既忌讳泡沫,也反对弯弯绕。数学不是说明问题,而是发现和解答问题。提问和答问是数学的两大发动机。提问越深,答问越简洁。越受人尊重。数学用的是另一种思维,一种不对即错的二元思维,过与不及都不允许。数学的较真过于迂腐。不妨让全世界的国家元首,考考中国中考的数学试卷,虽然他们都是天下俊杰,他们的文学都不会差,但是,能让那张卷子给出60分的,绝对是条好汉了。数学喜欢把一切重蹈覆辙交给计算机,把一切以往成就的继承,都叫学习。能称得上创作和发现的,台阶真的不低! 数学说:你们会毫不在乎数量概念,比如“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杆枪”(宋·王祈)为了对仗,让十根竹竿共一片叶子,也称最得意的写竹诗?比如“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唐·杜甫),四十围的的竹子,直径大约7尺,区区7尺之径,要支撑两千尺高,可能吗? 文学家哈哈大笑:先生过虑了,依你之见,那个“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是不是也该唤他来替你磨墨、脱靴?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是不是也该实地丈量一下,看看究竟是在吹牛,还是缩水?数学,硬邦邦的,一根筋,严格按照逻辑来办;文学,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道理,惠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庄子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都成道理。文学讲道理,举上三四个例子,就下结论了;数学讲理,对的就必须100%,即使一万个例子都对了,只要有一个例子出现了偏差,也一定不对。 按文学思维“论道”,数学绝非文学的对手,但是文学归纳出来的东西,能全当真吗? 数学,科学技术的教父;文学,文化艺术的养母。正是由于矛盾的万物构成了和谐的宇宙,包括数学与文学的两山对峙、二水分流,才成就了今日这等风光。(

文档评论(0)

tiantian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