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28年的教育探索与思考(实录)让生命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28年的教育探索与思考(实录).docVIP

让生命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28年的教育探索与思考(实录)让生命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28年的教育探索与思考(实录).doc

  1.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生命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28年的教育探索与思考(实录) 陈 照 炳 2014年1月24日 目 录 前言:老师留给学生的应该是什么? 第一单元:用微信摆渡,让生命扬帆远航 第二单元:用博客引路,让青春走出迷茫 第三单元:用言语激励,让自信铸造辉煌?? 第四单元:用班会励志,让德育唱响主题 第五单元:用下水示范,让写作提升规格 第六单元:用经验总结,让成长留下足迹 第七单元:用成长见证,让教育延续精彩 后记:我在乎,你懂的 个人简介 陈照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石狮一中高级教师,石狮市优秀班主任。1986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之后,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其间当任班主任工作26年。曾到青海省乐都县,支教11年。多次参加由《班主任》杂志社组织的班主任培训,先后参加过深圳、厦门、泉州、石狮等地的培训,感悟颇丰。多年的基层班主任工作,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一些思考。也让我明白:教育的本质并非传递知识,而是传递生命的意义。多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思考。借助各种手段,引领学生,点燃激情。让教育少一些遗憾!让学生多一些收获!教育论文《谈教育中的家校联系》2000年1月荣获第三届“师魂杯”全中优秀教师论文大赛“优秀奖”,教育论文《激励成就梦想》在新时期班主任素质暨班主任校本培训高级论坛研讨会上(深圳市)交流并荣获“二等奖”,德育论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10年6月发表于《素质教育博览》。教学论文《谈作文立意时如何开拓思维》发表在《福建教育》1999年第6期上,教学论文《谈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2001年3月荣获福建省普教室举办的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教学论文《加强创新教育 注重“四力”培养——对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点思考》2002年6月发表在《青海教育》第6期上。 前言 老师留给学生的应该是什么? 前不久收到一条这样的微信: “陈老师,我一直很感激您曾对我的教导。时光匆匆,转眼初中时光已过二十有余载,当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多重角色时,才体会到您曾教导的做人做事的深刻含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您的教导没有豪言壮语,但默默地在我心中播种生根。谢谢您!学生孙薇敬。” 收到这条微信,我很感动!也很欣慰!想不到事隔二十多年,学生还记得曾经教导过她的老师。更想不到的是她感激的并不是老师传授她什么知识,而是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 学生毕业这么久了,老师又调离原来的工作单位。当她打听到老师的行踪之后,发来的竟然是这样的一条微信。在我的印象当中,学生关注的久别的老师,更多的是关心老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工作情况。而这条微信,它穿越时空,经过二十多年岁月的洗礼和沉淀之后,学生感激的却是老师对她的教导!这让我产生这样的一个疑问?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他走上工作岗位到退休,大概工作35年左右(男同志60岁退休)。在长达35年的工作时间里,按平均每个班45名学生编制来计算的话,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的一生教导的学生可达1575人。如果扣除小循环教学中重复的人数,至少可达1000人以上。也就是说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的一生,可以影响1000多人的成长。这又让我产生另一个疑问?教育到底留给学生的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当一个人忘掉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耶鲁法学院院长也曾讲过:别让你的技巧胜过道德。我们所倡导的是,只会读书而缺乏人性是无益的,成功而没有人性是可悲的。当你们离开耶鲁时,我希望你们回想起耶鲁时不仅视其为一个接受法学教育的地方,而是一个从中找到道德指南的所在。 学生离开学校几十年后,学校留给他们的往往不是老师教会了什么知识,而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众所周知,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谓不重要。然而知识的积累,只要他(她)开悟了,想学了,获得知识只是个时间问题?我们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回想十多年的学习经历,学校留给我们记忆深刻往往都不是知识,而恰恰是某一个老师的某一句话,在他人生成长的某一关键时刻,让他醍醐灌顶,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大彻大悟,进而影响他的一生。 当下的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社会上大人们所遇到的事,他们同样遇到:学习、生活、交际、恋爱、婚姻(这个年龄段父母的婚姻出问题比较常见)、家庭等各种问题。教育中我们再不能简单地把他们看作是单纯的小孩,否则我们的工作非常的被动。其实,现在的学生,老师在与他们接触中,常常感到:大道理他们什么都懂,什么迟到呀!旷课呀!上课睡觉呀!上课玩手机呀!不做作业呀!他们也知道是不对的。面对成长中的许多事就是不想行动,怕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