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特定穴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推拿特定穴位.

◆ 头面部穴位【攒竹(天门)】 线状穴。?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图201)。次数: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加推坎宫,揉大阳)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若惊惕、烦躁可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穴合用。?【坎宫(阴阳)】 线状穴。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分阴阳(图202)。?次数:30~5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目赤痛可与清肝经、掐小天心、清天河水等穴合用。?【太阳】 点、线结合穴。位置:眉后凹陷处。操作:①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②用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图203)。次数:30~50次。主治:头痛发热,目赤痛。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治外感、内伤;②目赤痛除推、揉法外,可加点刺放血,以增强疗效。?【人中】位置:人中沟,上1/3与2/3交界点。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人中。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主治:惊风、昏厥、抽搐。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惊厥、抽搐时,可与掐十宣、掐老龙等穴合用。【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次数:20~30次。主治:鼻塞流涕。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可与清肺经、拿风池等穴合用。【百会】?位置:两耳尖连线头顶中部操作:拇指按或揉,称按百会或揉百会(图204)。次数:按30~50次;揉100~200次。主治:头痛、惊风、脱肛、遗尿等。临床应用:①治惊风、烦躁,可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穴合用;②治遗尿、脱肛,可与补牌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穴合用。?【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耳后高骨(图205)。次数:30~50次。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临床应用:①外感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②惊风、烦躁可与按百会、清心经等穴合用。?【风池】位置: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操作:用拿法,称拿风池。次数:5~10次。主治:感冒、头痛、颈项强痛。临床应用:①感冒、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②颈项强痛可与揉列缺、揉颈项部肌肉合用。【天柱骨】 线状穴。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呈线状穴。操作:用拇指或食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次数:推 100~500次。主治:发热、呕吐、项强、惊风等症。临床应用:①外感发热、项强可与拿风池等穴合用;②呕吐可与揉板门、揉中脘等穴合用。民间常可用汤匙蘸水自上而下刮天柱骨,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作用同推天柱。【头面部常用穴位小结】1.解表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推天柱等。2.镇惊通窍 按揉百会、揉迎香。3.升阳举陷 按揉百会。◆ 上肢部穴位【脾经】 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操作:①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远端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牌经。②拇指伸直,由指端经罗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牌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③在拇指末节罗纹面作旋推法,亦称为补脾经。次数:100~500次。主治: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临床应用:①补牌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与揉中脘、指揉脾俞、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②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可与清天河水、清大肠等穴合用。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仅只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或清后加补。【肝经】 线状、面状相结合穴位。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图220);旋推为补,称补肝经。清肝经、补肝经统称为推肝经。次数:100~500次。主治:烦躁不安、惊风、五心烦热、目赤、口苦咽干等。临床应用:①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可与清天河水、推涌泉等穴合用;②肝经宜清而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心经】 线状和面状相结合穴位。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旋推为补,称补心经。清心经、补心经统称为推心经。次数:100~500次。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惕不安等。临床应用:①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可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穴合用;②本穴宜清不宜补,对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肺经】 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图222):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次数:100~500次。主治:感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