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这一堂课着重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背诵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句读(dòu)???????经传(zhuàn)?????
??郯(tán)???苌(cháng)?聃(dān)???蟠(pán)????巫(wū)?
?二、情境导入?
程门立雪的故事: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三、回忆初中所学《马说》的作者韩愈及“说”这种文体。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①?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②?“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③?“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海?
2、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
四、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拨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断句等
五、逐句讲解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指什么时期:先秦、两汉
学者: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今:有学问的人
之:助词,放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者:语气助词,句中停顿,判断句的标志
所以:固定结构。用来……的。
受:通假字,通“授”,传授、教授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惑①【孰能无惑】:名词,疑惑;
惑②【惑而不从师】:动词,有疑惑;
惑③【其为惑也】:名词,疑难的问题;
其:代词,那些
之:代词,知识与道理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乎①【生乎吾前】:介词,在、于
乎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比
其:代词,他
固:副词,本来、确实
从:跟从
而:连词,表承接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之:代词,他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学习
夫:句首语气助词
庸:岂,难道
乎:句末语气词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因此,所以
无:无论
师:名词,老师
所存:名词性结构,译为“……的地方”
之:助词,放于偏正结构中间
研读文段
解决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从师? 从师的标准时什么?;
本段(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如何展开论述的?(有几个层次)
层次:第一层: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
(二)第二自然段
逐句讲解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师:从师,道:风尚】
传:流传;
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古之圣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机系统节能2技巧.ppt
- 小学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复习探究.doc
- 小学安全校本教材探究.doc
- 工程训练(第四讲)探究.ppt
- 小学办学标准探究.doc
- 小学标点符号详解、附加习题探究.doc
- 小学常用偏旁部首大全探究.doc
- 小学创森教育入课堂教案探究.doc
-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探究.doc
- 工程优化第2章-4探究.ppt
- 跨学科创意写作活动设计(十四):我是小水滴——节约用水,你我同行.docx
- 跨学科创意写作活动设计(十六):我的端午,我做主——给自己一个端午节最棒的礼物.docx
- “整体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格式塔理论.docx
- 《程序设计基础》教案 9-02 输入10个商品价格,统计商品价格的平均值和最小值.doc
- “少即是多”:哲学视角下的教育评价对良性教育发展的作用.docx
- 2025年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
- “元认知”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docx
- 垃圾分类主题班会《保护环境 美化校园》教案.pdf
- 2025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B卷).pdf
- 2025年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教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