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探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 疫情预防与控制 嘉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 2014年12月25日 联系电话:6827636 培训内容 一、传染病基础知识 二、水痘、流腮、肺结核和流感等冬春易发传染病 三、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四、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高发的原因 五、如何预防与控制传染病 六、学校和托幼机构在疫情处理工作中的职责 七、手足口病疫情联防联控 八、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疫苗的补种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具有传染性。 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和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以下最基本的特征: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任何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 传染病能够在宿主之间直接或通过媒介物相互传播,即具有传染性 传染病的发生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 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疫源地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特点 人群感染后可以产生免疫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与非传染病相比,传染病还具有以下特点: ①临床上一般都有发热和炎症表现; ②易引起人群中的爆发和流行; ③一般来说,患病后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在其血清中能够检测到特异性抗体; ④防制策略和措施不同于一般疾病。 传染病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发育、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和多种途径传播。 经空气传播 :1、经空气飞沫传播,2、经飞沫核传播,3、经尘埃传播。 经水或食物传播 经接触传播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经土壤传播 血液、体液、血制品 医源性传播 围生期传播:1、经胎盘传播,2、上行性感染,3、分娩时传播。 人群易感性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新生儿增加 易感人口迁入 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死亡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计划免疫 (2008年后改为扩大免疫规划) 传染病流行 隐性感染 具有免疫力的人口大量迁入 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纳入管理)。 38种法定管理传染病,可实施预防接种的有18种疫苗。 麻疹的临床(1)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潜伏期 10-12 天,前驱期2-4天 。 临床特征 高热 咳嗽,流涕,眼结膜炎 柯氏斑(Koplik氏斑,口腔粘膜斑) 全身皮肤斑丘疹。 麻疹的临床(2) 皮疹 前驱期2-4 天开始出现 首先在耳后发际出现,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自上而下地逐渐散布全身,2~5d达高峰。 初为细小淡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随即增多,呈鲜红色,以后融合成暗红色、不规则或呈小片状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皮疹出齐达高峰时,全身毒血症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可至40℃ 持续 5-6 天 消退次序与出疹次序相同,一般在退热后2~3d内全部退去,遗留浅褐色斑痕,再经1~2周开始完全消失。退疹时原皮疹部位有糠麸状细小脱屑 麻疹的临床(3) 并发症:小年龄组、营养不良、免疫低下的儿童、孕妇及其胎儿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90%) 原发:麻疹病毒所致巨细胞肺炎 继发:金葡、流感杆菌、腺病毒等 中耳炎,乳突炎:听力减退,可致耳聋或聋哑病 喉炎:易梗塞甚至窒息死亡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