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注聚井解堵有效期技术研究鉴定报告(定稿)..doc

延长注聚井解堵有效期技术研究鉴定报告(定稿)..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延长注聚井解堵有效期技术研究鉴定报告(定稿).

注聚井解堵有效期技术研究 技术总结报告 目 录 概述 注聚井欠注原因分析 注聚井堵塞诊断及措施优化研究 化学剂配方的研制和评价 注聚井压裂固砂剂的研究 施工工艺的研究 现场试验及效果分析 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分析 结论和认识 一、概述 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在大庆油田工业化应用规模已达到年产原油近1000万吨,对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控制油田产量递减、改善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聚驱开发过程中,随着聚合物累计注入量的增加,总体注入状况逐年变差,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井的注入压力已经接近或达到油层的破裂压力(占总井数的20%以上)。据统计,采油一、二、三厂自99年以来解堵增注的井次逐年增加,仅2001年解堵增注井次即达188口井,见图1。由于注入压力升高,吸液能力差,导致注入速度被迫下调。 近几年来,为解决上述问题,普遍采用普通的水力压裂和化学解堵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聚合物注不进去和注入压力上升的矛盾,但因欠注原因分析不清,措施盲目性较大,措施后增注量低、有效期短。统计大庆油田解堵增注措施井效果,有效期平均不超过3个月。为了搞清注聚井堵塞规律,延长措施有效期,于2001年立题开展该项目研究。通过两年的攻关,进行了聚驱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注聚井堵塞规律研究;通过对以往措施井动静态资料、连通情况及油层物性等参数的数据统计,应用神经网络,建立了一套注聚井堵塞诊断及措施优化技术;根据注聚井近井地带堵塞物的成分分析,研制出新型注聚井解堵剂配方;为防止注聚井解堵后聚合物的再吸附,研究了注聚井油层保护技术,并研制出既能防止聚合物在油层孔隙表面的再吸附,又能通过竞争吸附将吸附在油层孔隙表面的聚合物驱替掉的油层保护剂配方。现场试验22口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项目完成指标情况见表1。 表1 验收和完成指标一览表 验收指标 完成指标 1.给出注聚井堵塞类型及诊断方法。 2.室内实验,岩心恢复率达90%以上,化学解堵剂溶解聚合物堵塞物达95%。 3.室内实验在地层温度、闭合压力下,固砂后岩心渗透率降低25%以下。 4.解堵有效期达180天以上。 5.现场试验16口井,有效率达90%以上。 1.完成注聚井堵塞原因及规律分析,研究出一套注聚井堵塞诊断及措施优化技术。 2.室内实验,注聚井堵塞岩心恢复率达130%以上,化学解堵剂溶解聚合物堵塞物达99.5%。 3.室内实验在地层温度45℃、闭合压力25MPa下,固砂后岩心渗透率降低3%以下。 4.2001年现场试验6口井,5口井解堵有效期达180天以上,有效期最长已达310天。2002年现场试验11口井,到目前平均有效期已近4.5个月。 5.现场试验17口井,到目前有效率达95%。 图1 采油一、二、三厂历年注聚井解堵增注措施井次图 二、注聚井欠注原因分析 注聚井欠注主要表现为注入压力高、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造成欠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堵塞造成;二是注入速度偏高;三是地层连通条件差、渗透率低等。因此,欲解决注聚井的注入问题须针对其欠注原因,从根本入手,选择适当的解决措施,合理地进行治理。 (一)注聚井堵塞原因分析及堵塞规律研究 聚合物溶液从配制到进入地层驱替原油,要经过泵、地面管线、井口、井内油管、射孔炮眼、地层孔隙等,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产生堵塞物或导致堵塞的可能。根据注聚井堵塞程度,可分为近井地带堵塞和油层深部滞留堵塞。要想研究注聚井堵塞机理、解堵剂及解堵工艺,首先应从堵塞物的分析和聚合物在岩石上的吸附规律入手。 1.注聚井近井地带堵塞原因及堵塞规律分析 1)井底返排物成分分析 三厂北2-5-P38井洗井时取了A、B两个样,化验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A样品(暗红色固体状)的主要成分 序 号 名 称 质量百分比(%) 1 粘土及机械杂质 33.0 2 碳酸盐垢 15.3 3 硫酸盐垢 11.7 4 碱式碳酸铁 9.7 5 硫化铁 6.7 6 油 2.4 7 水份 10.4 8 有机物 7.2 9 分析损失物 3.6 该样品是在反洗井开始阶段排出的,主要存在于油套环空和油管内,其中粘土及机械杂质占33.0%,碳酸、硫酸盐垢铁占27.0%,硫化铁占6.7%。 表3 B样品(黑绿色凝胶状)的主要成分 序 号 名 称 质量百分比(%) 1 聚合物絮状物 12.1(折合成干燥固体) 2 细菌及其排泄物 5.0 3 粘土及机械杂质 8.0 4 碳酸盐(钙、镁) 6.5 5 碱式碳酸铁 3.2 6 污油 1.8 7 硫化铁 1.3 8 水份 59.0 9 分析损失物 3.1 该样品是在反洗井最后阶段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