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述
1.1.1 交通位置
开滦矿务局吕家坨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境内,西距唐山18km,北距古冶9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4ˊ,北纬39°40ˊ。矿区交通便利。古吕钱公路南接唐港公路,北通205国道,津唐、唐港、京沈高速公路正在修建;矿区铁路专线吕古铁路和吕陡铁路与京山线接轨;水路运输东有秦皇岛港,西有天津港,南有新近建成的京唐港;水、陆交通发达,煤炭外销十分方便(见图1-1)。
图1-1
1.1.2 地形、地貌
吕家坨矿业分公司位于冀东平原。矿区地表为第四纪冲积平原,地势较平坦,海拔高度介于+22.74~+31.13m之间,地形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由采矿活动引起的地表沉陷在矿井周围形成了较的塌陷积水坑,沙河在井田东部由东北流向西南属季节性河流,旱季有时断流,雨季流量较大。)本区夏季炎热多雨,6、7、8月为雨季。冬季干燥寒冷,冰冻期自11月下旬至3月上旬,冻土带深度一般为0.8m,属半大陆性气候区内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花生、水稻为主;工业主要有水泥、煤矿、陶瓷、钢铁、发电等产业;劳动力资源充足。矿区由。
矿区与两个电网相连接,一为华北电网,另一为开滦电网。距华北电网的距离为,距开滦电网的距离为。吕家坨井田主体构造是吕家坨背斜。开平向斜是一赋煤向斜构造,煤系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向斜轴的总体方向约NE,北部受青龙山背斜等北西-南东向构造的影响,自古冶至唐家庄逐渐变为东西向,形成一弧形构造。向斜的两翼不对称:西北翼岩层倾角陡,甚至局部倒转,并伴随出现了一组与向斜轴大致平行的断层和短轴褶皱构造。东南翼岩层倾角相对平缓,向斜边缘出现两组短轴边幕状褶皱,轴向与开平向斜轴直交或斜交,并沿倾伏方向逐渐消失。其中一组由杜军庄背斜、黑鸭子向斜、吕家坨背斜、范各庄向斜、毕各庄向斜及南阳庄-岭上背斜组成;另外一组在宋家营以南,规模不如前一组。东南翼断层的发育程度相对西北翼较低,且断层常分布在轴部附近,方向常斜交地层走向或平行褶曲的轴向,正断层为主,逆断层较少,落差一般小于。吕家坨井田以褶皱构造为主。井田内自北而南依次发育有黑鸭子向斜、吕家坨背斜、范各庄向斜、毕各庄向斜、南阳庄-岭上背斜、小张各庄向斜等五个主要褶曲构造。黑鸭子向斜轴作为吕、林井田技术边界。吕家坨背斜为矿井的构造,约占井田面积的,其中深部还发育有次一级的褶曲构造。在井田南部,吕家坨背斜、毕各庄向斜、南阳庄-岭上背斜、小张各庄向斜等褶曲构造复合,形成了董各庄盆地构造区和王各庄马鞍形构造区。
吕家坨矿区位于开平向斜东南翼,区内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介于+22.74~+31.13m之间,含煤地层位于第四系冲积层之下。地面径流不发育,降水大部分渗入地下补给潜水层,只有大雨或暴雨才形成地表径流,流入附近塌陷坑、幸福河或低洼地带。第四系冲积层厚度介于10.00~103.50m之间煤层露头带附近一般厚40~60,自北向南逐渐增厚。上部有分布广泛的以细砂层为主的潜水层,冲积层第一承压含水层由上下两段组成,含水较丰富,上段以中粗粒混合砂为主,下部以粗砂、卵砾石层为主,分布在勘探区中部。
煤系地层覆于奥陶系灰岩之上,奥陶系灰岩为裂隙、岩溶含水层,煤系本身及其上部基岩具有若干个砂岩含水层,其下部有厚度约3~6m的唐山灰岩及薄层石灰岩3~4层,其含水性不均一。
在背斜轴部附近,因受构造的影响,断层较为发育,但落差均不大,其导水性较两翼为强。根据开滦统一的含水层划分标准,将区内含水层划分七个含水层(表),其中Ⅲ、Ⅳ、Ⅴ含水层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其为间接充水含水层。现分别对冲积层含水层、基岩含水层叙述如下:冲积层含水层组(Ⅶ)
本含水层组由砾石、粗砂、中砂、细砂组成,卵石粒径在20~50mm,磨圆度中等。此含水层平均厚度34m,0.103—3.68L/s.m,渗透系数0.75—10.66m/d,富水性中等—氯—钙—镁型,下部为重碳酸—钙—镁型。其底部与基岩风化带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冲积层水通过基岩风化带经常性补给基岩含水层,不直接受季节和降水的影响。由于风化作用,强风化带的砂岩变成了散砂状,粘土岩常变成软泥状,使裂隙弥合,相对阻隔了第四系含水层水向基岩含水层的补给。基岩含水层
煤系地层中的含水层主要由不同粒径的砂岩组成,相邻含水层均由粘土岩和煤层相隔,其中以第Ⅲ、Ⅳ、Ⅴ含水层对矿井涌水量影响较大,为矿井采掘时直接充水含水层。作为煤系地层基底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Ⅰ),含水性强,在正常情况下,不直接参与矿井涌水,但由于局部构造裂隙带的沟通,该含水层水也可能涌入矿井。各含水层含水性特征概述如下组含水层(Ⅵ):本含水层位于A层之上,厚约1,岩性以砂岩为主,局部含砾,富水中等。为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
5煤含水层Ⅴ):该层厚约,5煤层以上6m,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具粗砂岩,泥硅质胶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