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模拟)Word版含解析.docVIP

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模拟)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模拟)Word版含解析

2016年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 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模拟) 1.当代学者陈勇指出,根据均田制规定,百姓迁移和“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卖永业田;由狭乡迁往宽乡者以及卖充住宅、邸店者,可并卖口分田,官僚地主的永业田和赐田也可出卖。这些规定 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为土地兼并提供了合法依据 C.解除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 D.致使大量自由劳动力涌入市场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从材料可以看出,均田制下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就为土地兼并提供了合法依据,为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故选B项。A项错误,土地兼并不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D项不符合史实。 ? 2.王阳明与马丁·路德生活在同一时期,但二者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同的。这里的“历史作用”主要指 A.促进思想解放 B.破除既定权威 C.强化主体意识 D.推动社会转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王阳明与马丁·路德思想的比较。马丁·路德生活在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的时代,他提出新教伦理,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推动了社会转型;王阳明的心学实质上仍然是维护封建道统,很难推动社会转型。因此D项符合题意。 ? 3.明朝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如此描述杭州城,“湖之丝,嘉之绢,绍之茶之酒,宁之海错,处之磁,严之漆,衢之橘,温之漆器,金之酒”齐聚于此。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商品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 B.商品生产存在地域性差异 C.杭州是当时全国的经贸中心 D.长途贩运贸易的全面展开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从材料可以看出,明朝的杭州城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商品,这是因为长途贩运贸易的全面展开使商品市场充满生机。故选D项。A项与材料描述的信息不符,商品生产的社会化一般指一种商品会在多个地区或国家生产;B项不符合题意;C项从材料信息中得不出来。 ? 4.据《清史稿》记载,清代“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绝权戚蠹国之衅”,意思是内廷没有溺爱和嫡庶不分的事情,外朝没有外戚当道危害国家的事情;清帝对外戚“裁抑制防,视明尤肃”。清朝管束外戚主要是为了 A.强化后宫的生活规范 B.防止外戚揽权窃权 C.维护满族的正统地位 D.避免外戚管理朝政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政治制度。外戚揽权往往与后宫中的嫔妃有关,所以清朝严加防范,杜绝外戚揽权窃权的一切可能,故选B项。D项为干扰项,清代允许外戚管理朝政,只是要通过各种手段防止外戚揽权窃权,故排除D项。 ? 5.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 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 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 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A项不符合孙中山当时的阶级属性;B项说法绝对化;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材料表明孙中山已经认识到西方私人资本发展所带来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冲突等弊端,因此主张中国学习西方生产方式,但要努力避免西方贫富差距过大的弊端,故选C项。 ? 6.中国有关电影的第一则广告刊载于1896年8月10日的《申报》上,广告云:“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8月14日广告又云:“徐园七夕仍设文虎候教……园内陈设古玩、异果、奇花,兼叙清曲,是夜准放奇巧焰火,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电影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 B.西洋影戏与传统戏法融合 C.广告成为报刊的主要财源 D.电影并非独立的娱乐形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电影在中国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娱乐形式,而是掺杂在传统娱乐活动(如文虎、听戏、观焰火)中播映的,由此也可看出当时人们对电影的兴趣不及对传统娱乐活动的兴趣。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B项错误,从材料中得不出西洋影戏与传统戏法融合的信息;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 7.1983年邓小平会见杨力宇教授时强调,中国将重视历史及现实,极有弹性,并将合情合理,充分考虑到台湾能接受的条款。台湾及大陆将分别维持其经济及社会制度,并和平共存。这些原则大致也适用于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这番话的意义在于 A.指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方向 B.形成了解决香港问题的最终方案 C.为两岸实现“三通”创造了条件 D.初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从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从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主张台湾和大陆各自维持其经济及社会制度不变,这基本符合“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