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高蜀相
悼惜英雄的慷慨悲叹
——读杜甫《蜀相》
徐 波
《蜀相》是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三国时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学习的榜样。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抒胸臆,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用纯乎叙事和议论的手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激情。
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这“起联”两句,自为问答,貌似记祠堂之所在,实则是为了寄寓感情。第一句是自问,诗人开门见山,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在成都城南。成都在汉代织锦业发达,曾专设锦官管理,锦官城本织锦区,亦作为成都美称。丞相祠即今武侯祠,晋代李雄所建,祠内原多植柏树,诗人《古柏行》有云:“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在第一句中,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倍感亲切。尤其是一个“寻”字,表明了此行是有目的的专访,又因诗人初到成都,地理环境生疏,所以才用了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的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正是诗人渴望已久、极欲瞻仰之处。不仅如此,“寻”还是全篇情脉意脉所在。因为不仅是诗人在寻,当年刘备也在寻,才有了“三顾茅庐”的佳话。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是诗人自答。这是他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氛围。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如果说,“起联”两句还是从总领通篇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的话,那么这“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堂周围的景物的细部,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及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理葺,游人亦罕至此。“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切,竟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其中“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朝代更替,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这两句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今年性评论与哀悼,变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此诗后半的四句议论从生动的写景中自然地引发出来,饱含情韵,既切合吟咏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情感,它精辟而凝练,全诗的主题思想得以升华。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这两句,诗人笔锋陡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练、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三顾频烦”即“频烦三顾”,“天下计”即《隆中对》所定诸如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刘璋的基本国策。诸葛亮出山后,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匡济危难,扶佐后主刘禅。这就是所谓“两朝开济”。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这颈联两句与上一联一样,属对工致,遣辞虽不藻丽,却行文壮阔,沉郁顿挫,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输液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x VIP
- 海天蒙德Hi驱动器说明书.pdf
- 运动场土方工程方案(3篇).docx VIP
- 基于单片机的土壤湿度检测及控制系统设计.pdf VIP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附答案).docx
- GB_T 311.4-2010绝缘配合 第4部分:电网绝缘配合及其模拟的计算导则.docx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高校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GB_T 311.2-2013绝缘配合 第2部分:使用导则.docx VIP
- 6.3三角形的中位线 课件(共22张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