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课诗三首
9.《归园田居(其一)》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概括。 【与你交流】(1)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2)情景交融。“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是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3)比喻生动形象。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4)语言朴素自然。如“狗吠深巷中……”,随手写来,明白如话。正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言:“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0.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的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的主人公和“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与你交流】古诗有时看来很直率,实际上很曲折,“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就是如此。讲究语法的人们在这首诗里会碰到一个难题,就是许多句子都没有主语,究竟是谁在“涉江”“采芙蓉”?谁在“还顾”?谁在“忧伤”?说话的人是个男子还是个女子?是男子“在远道”还是女子“在远道”?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答,要看对“还顾”两句如何解释。解释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在说话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的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是他;另一种是“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是“涉江”者,照这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 个人意见:我选择第二种解释。有两点理由,第一,“远道”与“旧乡”是对立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都是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调也是“闺怨”的情调。第二,把“还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表现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同心”两个字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仅是女子一个人。照这样解释,诗的意味就比较深刻些。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1.曹操在《短歌行》中抒发了“人生几何”“譬如朝露”的感叹,认为人生苦短。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曹操的这种感慨呢? 【与你交流】首先,产生这种感叹的原因,不是凡夫俗子的贪生畏死,而是旷世英雄因年华易逝、去日苦多却功业未就而产生的一种时间紧迫感,是“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的深沉忧患。其次,伴随这种感慨的不是消极无奈的低沉情绪,而是深沉激越的慷慨高歌。最后,这种感慨之后不是及时行乐的颓废主张,而是执着有限人生,珍惜有生之年,及时努力,广纳贤才,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诗三首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体会五言诗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情感的写作手法。 2.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3.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4.在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下,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