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3.doc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
胞外的钙离子进入神经元内,激活nos,使神经元 产生 和释放的no增多。局灶性
脑缺血时,脑内也产生大量的no。no与o2反应,形成no造成脑损害。动物实验表
明,如果在动物脑缺血前给予sod,可显著减少脑组织的梗死体积。但过量的nos抑
制剂也可抑制脑血管内皮的nos活性,使内皮细胞产生的no减少,阻碍了 脑血管扩
张,并减少了对血小板粘附抑制作用,反而加重脑损伤。
4.no的临床应用
如前所述,目前临床应用no主要是采用吸入no的方法来治疗患者〔13〕。吸入
前,no 气体应与n2预混成(100~1 000)×10-12 mol/l的浓度贮于钢瓶中
,使用 前尽量缩短no与o2的接触时间 ,以减少no2的生成,新鲜的na2co3可吸收
no2,使其浓度降低。no具有高度亲脂 性,吸入no不仅可直接到达肺泡产生血管
舒张作用,而且可穿过支气管上皮屏障,到达支气 管平滑肌从而使其舒张。dupu
y等〔14〕的研究证实,对乙酰甲胆碱诱发的支气管 痉挛豚鼠吸入(5~300)×
10-12 mol/l的no,其气道痉挛可以逆转,并具 有剂量依赖性。进一步的研
究表 明,雾化吸入可释放no的s-硝基-n-甲基青霉胺也可使气道阻力下降。foube
rt等〔15〕给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吸入80×10-
12mol/l的no,发现哮喘组气道反应性降低,而copd组及 健康对照组则无此发现
。上述 研究虽表明吸入no有舒张支气管和降低气道阻力作用,但吸入高浓度no则
可产生毒性反应 。这主要因为no可与氧结合形成二氧化氮(no2 ),后者有很强
毒性作用。实验表 明no2浓度50×10-12mol/l可立即引起肺水肿;如果no
5 000×10-12 mol/l时,no还可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形成 高铁血红蛋白血
症,并使表面活性物质失活引起严重肺水肿。吸入低浓度(50×10-12mol/
l)no几乎无 毒性反应,当吸入浓度10×10-12mol/l时,血红蛋白与no结合
者占0. 13%,所形成的高铁血红蛋白占0.2% 。给兔吸入43×10-12 mol/l的
no和3.6×10-12mo l/l的no2(连续6日)后,光镜下未见肺水肿; 给小鼠吸
入10×10-12mol/l的no,6个月后未见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升高,但可见 脾脏
增大和胆红素轻度增高。因此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署规定工作时no浓度应低于25×1
0-12mol/l,目前治疗患者时推荐吸入no浓度应50×10-12 mol/l。
5.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no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生理因子,由于no的两面性作用使其在急危重症疾
病的发病 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低浓度no具有对血管、
支气管平滑肌的舒张 作用,高浓度no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表现为与血红蛋白结合
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使肺泡表面物质失活,细胞功能变性坏死,dna脱氨基等
。目前在no研究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1)一定浓度的no具有舒张血管、
支气管平滑肌作用,高浓度则产生组织及细胞毒性 作用,在治疗中,如何使吸入
no浓度达到最有效最安全的浓度,摒除其毒性作用。(2)如何 寻找一种选择性抑制
i-nos的物质,使体内no产生适量并发挥生理作用。(3)阐明no与疾病发病过程中炎
细胞介质和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确定no在发病机制中的地位。相信随着对no研究
的不断进展,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为急诊医学领域的急危重症 疾病的
研究和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palmer r m j,ferrige a g,mocada s.nitric oxide release accounts f
or the biological ac tivity of endothelium relaxing factor.nature,1987,
327:524-530
〔2〕moncada s,palmer r m j,higgs e a.nitric oxide:physiology,pathophy
siology a nd pharmacology.pharmacol rev,1991,43:109-112
〔3〕barnes p j.neural mechanism in asthma.br med bull,1992,48:149-1 5
7
〔4〕forsterman u,schmid h,pollock j s,et al.isoforms of nitric ox
ide synth ase:characterization an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