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进展复习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科学进展复习总结.

外科学进展复习总结(Dor.D) 1.神经外科进展 1开展神经外科技术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显微神经外科器械(如显微镜 ,头架,显微手术操作器械等);经过严格训练的医务人员:神经外科医师,神经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神经影响技术和设备。 2鞍区的显微解剖结构 2.1鞍区的血管:双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前穿动脉(即回返动脉),后交通动脉及穿动脉 2.2脑组织:垂体,垂体柄和下丘脑 2.3脑神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2.4双侧海绵窦:颈内动脉C4,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 3蛛网膜下腔出血除高血压病主要有那些疾病?如何进行病因诊断? 3.1蛛网膜下腔出血除高血压病主要疾病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及烟雾病。 3.2诊断方法:CT和CTA,MRI和MRA,DSA;CT和CTA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在诊断上有逐步取代DSA可能;目前DSA仍然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金标准。 2.心外科进展 1心脏瓣换瓣手术的生物瓣及机械瓣的优缺点及选择原则 1.1生物瓣及机械瓣的优缺点比较: 1.2生物瓣及机械瓣的选择原则: 2未来几年冠心病外科的技术演变趋势: 3.肿瘤外科进展 1保乳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1.1保乳适应症 肿瘤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如除外炎性乳腺癌;肿瘤最大直径≤3cm;钼靶X线提示乳房无广泛沙粒样钙化;临床检查及B超和钼靶片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单发肿瘤,无皮肤和胸壁受累征象;肿瘤距乳晕≥2cm;肿瘤/乳房比例适当,估计保留乳房术后能保持较好外形;局部晚期癌治疗后降至Ⅰ、Ⅱ期者。 1.2保乳禁忌症 病灶大于4cm,边界不清楚者;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或临床上考虑有淋巴结转移者;病灶为多发者;不能保证可获得有效、充分的放疗者,乳腺区域既往有放疗史者;乳房较小,但肿瘤较大,术后不能保持乳房外形者;不愿接受保乳手术治疗者;因为早、中期妊娠者是放疗的绝对禁忌症,所以不宜行保乳手术;癌瘤位于乳头、乳晕者。 4.GISTs进展 概念: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GISTs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 手术治疗仍是目前取得临床治愈的最佳治疗方法。GISTs的首次治疗十分重要,肿瘤完全切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由于GISTs的潜在恶性,对临床怀疑GISTs均应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行。GISTs往往质地脆,包膜很薄,血供丰富,且易通过血液及腹膜转移,手术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肿瘤破溃及挤压,对肠道GISTs应先结扎供应和回流血管。术中对可疑病例一般也不应切取活检,除非肿瘤不能根治。GISTs一般不宜行单纯肿瘤摘除术。 胃的GISTs直径 3cm的可行局部切除或行楔形切除,切缘距肿瘤至少3 cm;肿瘤直径3~5 cm 宜行楔形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切缘距肿瘤至少5 cm ;直径5 cm的应按胃癌D2 清扫范围手术。 小肠GISTs 因报道的淋巴结转移率达7~14%,故主张常规行淋巴清扫,肠段切除至少距肿瘤10 cm。 直肠GISTs,特别是下段GISTs,有时手术处理十分困难,由于术前难以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于直径3 cm,可考虑尽量保肛,对于直径5cm或术后复发者,应在术前充分征求患者意愿前提下,在保肛与扩大手术中作出抉择。 对于有局部浸润或远端转移的应在可根治前提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药物治疗: 伊马替尼,舒尼替尼 5.HNPPC进展 1.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和发病特点? 1.1 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遗传学基础为错配修复基因突变. 1.2 HNPCC发生的主要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是错配修复基因(MMR)的突变 检测该基因的突变是确定HNPCC的最根本的标准 1.3.发病特点: (1)早期发生大肠癌,其诊断年龄平均为45岁,易于发生在右半结肠。这同散发性结直肠癌平均65岁和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相有所区别 ⑵HNPCC病人多发生同时性或异时性结直肠癌,而且显示黏液比例增加和肿瘤分化低,肿瘤边缘淋巴细胞增生 (3) 常有大肠以外多器官受累,如子宫内膜癌、小肠癌、泌尿系统肿瘤、胰腺癌,胃癌等 ⑷有较高的生存率,这可能与部分HNPCC病人的早期诊断有关 1.4.诊断标准 ---Amsterdam标准(Ⅱ) (1) 家族中至少有3个成员确诊患HNPCC相关肿瘤包括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小肠癌、泌尿系统肿瘤; (2) 其中1例为其他2例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 (3) 至少有连续2代患病; (4) 至少1例在50岁前发病; (5) 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其他遗传性结肠癌综合征。 ---日本HNPCC临床诊断标准 (1) 1级亲属中有3个或3个以上结直肠癌; (2) 1级亲属中2个或2个以上结直肠癌,并符合以下标准之一:

文档评论(0)

stz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