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银材料在纺织品领域应用问题探讨..docVIP

奈米银材料在纺织品领域应用问题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奈米银材料在纺织品领域应用问题探讨.

奈米銀材料在紡織品領域應用問題探討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產品部 蔡榮裕編著 前言: 當下流行用語「天然尚好」,這是大家所期望結果。但是人類越來越多使用化學藥品對抗環境中微生物,企圖破壞生態平衡,確保人類安全,其所得到結果是環境微生素反撲越嚴重,越來越多抗藥性細菌產生。因此如果人類自身體質夠好,免疫力強到可以對抗外來環境威脅,那麼「天然尚好」絕對正確。最近台灣面臨腸病毒大流行,已經造成10餘人喪失生命,衛生署也已經發佈紅色警訊,並鄭重提醒國人注意個人衛生與健康。所以基於生命無價,採取適當防護措施是必然的。接下來要探討的是採取何種防護措施?對人體、環境(人類賴以生存)產生負面影響最小,換言之,「優」必須大於「弊」,作為最高指導原則。 抗菌材料種類: 一般抗菌材料簡單分為有機無機性抗菌劑。其中有機抗菌劑主要包括界面活性劑,以及具有酸、酯、醇、酚、胺類等結構的藥劑;無機抗菌劑主要有二氧化鈦、二氧化矽目前國內外常用抗菌劑主要有機抗菌劑和二氧化鈦、銀系抗菌劑。有機抗菌劑存在單向抗菌、二次環境污染等問題;二氧化鈦抗菌劑銀系抗菌劑成本高,環境污染SARS及禽流感等病毒皆有效果。二氧化鈦銀奈米銀與光觸媒都是廣譜殺菌的抗菌原材料,兩者之間殺菌機制不同,銀粒子可以殺死 650 種以上細菌,無抗藥及無耐藥性,可以在短時間之內,進入菌體結合,使菌體窒息而死。光觸媒則須透過紫外光的誘發,才能完成殺菌機制,其對細菌的作用速度相對緩慢許多。 30分鐘後 殘留細菌對數值 克氏檸檬酸桿菌(150938-3) 7.7 ± 0.02 < 2.0 產鹼桿菌屬(144218) 7.6 ± 0.22 < 2.0 不動桿菌屬(150938-2) 7.4 ± 0.16 < 2.0 金黃色葡萄球菌(141960) 7.3 ± 0.14 < 2.0 金黃色葡萄球菌(140277) 7.1 ± 0.15 < 2.0 糞腸球菌(118271) 7.2 ± 0.10 < 2.0 糞腸球菌(115992) 7.2 ± 0.10 2.7 ± 0.18 綠膿桿菌(137366) 7.9 ± 0.12 < 2.0 假單胞菌屬(150938-1) 7.0 ± 0.01 < 2.0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147225) 7.2 ± 0.31 < 2.0 西巴伯克霍爾德菌(UT363) 8.3 ± 0.02 < 2.0 補充說明:植菌對數值7.7 ± 0.02亦即細菌數為107.7 ± 0.02個 (資料來源:1998 by Association for Professionals in Infection Control and Epidemiology, Inc.) 表2奈米銀與一般抗生素對人體及環境安全性比較 ?危害項目 抗生素藥物 奈米銀 1、對人毒性 有 尚未發現 2、過敏現象 有 尚未發現 3、皮膚粘膜刺激 有(輕微) 尚未發現 4、造成細菌變異 有發生的可能 尚未發現 5、產生耐藥菌株 可能會發生 尚未發現 6、抗菌期限 半年以內 至少一年 7、破壞人體免疫 易發生 尚未發現 細菌種類 奈米銀(Acticoat) 磺銨銀 硝酸銀 MIC ppm MBC ppm MIC ppm MBC ppm MIC ppm MBC ppm 金黃色葡萄球菌 12.5 12.5 * 33 20 20 大腸桿菌 7.5 7.5 * 2.5 12 22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 5.0 5.0 * 25 8 8 綠膿桿菌 7.5 7.5 * 25 12 12 表3含銀抗菌劑之抗菌能力比較 MIC:最小抑制濃度;MBC:最小殺菌濃度;因磺銨銀溶液具混濁度,故未測其MIC;J Burn Care Rehab 1999:20; 195.) 色域廣度: 奈米銀因屬無機材料接著性不佳,作成紡織品後容易因洗滌而使奈米銀脫落降低抗菌性,爲了改善耐水洗性一般採用添加奈米銀於聚合物進行抽絲,雖然可提升抗菌經時性,但也產生色變現象,所紡製奈米銀聚酯纖維白度不佳(纖維帶有灰色色澤),對於後續染色製程,容易產生色域缺角,無法產製鮮豔淺色系產品。圖1為奈米銀聚酯纖維與一般聚酯纖維之外觀比較。 圖1為奈米銀聚酯纖維(左側)與一般聚酯纖維(右側)之外觀 織物外觀(局部黃化): 奈米銀雖具備廣效且對人體安全與環境友善之抗菌劑,然而由於奈米銀具有高強力氧化功能,對於被應用紡織材料容易被激發而氧化,氧化嚴重時則產生基材老化或氧化較輕微時則產生不均一黃化現象,因此奈米銀在紡織品應用上黃化問題必須加以克服,方能廣泛應用於推廣。圖2為棉布經奈米銀加工後,在販售展場陳列期間(耐候性)產生黃變現象。 圖2奈米

文档评论(0)

stz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