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分作业3000字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空间分作业3000字报告

浙 江 农 林 大 学——校内建筑空间分析报告学院:园林学院专业: 风景园林班级:风景园林143班学号:201402080307 学生姓名:汤博阳2016年3月正门A门集贤食堂食堂是学生解决温饱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食堂吃好,吃得舒服是设计师应该要考虑的问题。集贤食堂是学校三大食堂之一,之所以分析它,是因为它有比其他食堂优越的部分。其位置离教学楼最近,教学楼下课的学生一般都选择近的地方即来这里吃饭。下课的学生数量巨大,必然导致午晚餐时间段的人流量很大。如何考虑分析去处理人流量的合理分流很关键。集贤食堂设置三个入口,一个正门面朝大路,两个侧门。一个侧门对着B区寝室楼(命名为B门),另一个侧门对着教学楼方向(命名为A门)。正门大门口有很大的近似等腰三角形广场,除了提供大量人流移动,还可以供交通工具停车。A门门口也是三角形的广场,但是有过密的规则绿化灌木群,给人行动的空间并不多。门口有10米宽的小平地空间,学生从道路进入的步道一共只有3米宽,中间还安置了树木隔离带。对于教学楼下课过来的学生的人流量,这样的空间很容易拥挤导致堵塞。仔细观察上图,发现绿化群里其实有建一个小广场,但是几乎没人在那待过很长时间,利用率极低。应该减少绿化灌木面积,留出更大的面积改造成步道,改善拥挤问题。当下课时,90%以上从教学楼下课的学生去集贤食堂吃饭其实都从A门进入,所以很拥堵,而最大的正门却无人问津,这是很不合理的地方。其次,根据空间的最佳视距理论,视距与建筑视高之比为3倍时,才是最佳视距,可以完整看到建筑的全貌,建筑看起来也是最美的。集贤食堂高度为19.6米,因此最佳观测点是在距离集贤食堂58.8米的地方,然而在A门视角,从教学楼过来的同学在路途中才会到达58.8米这个最佳观赏点,而正门和B门门口的距离根本没有这个可能,最大距离差不多只有20米。只有在一个侧门方向才能看到最佳视角,对一个建筑来说也是略显尴尬的。图书馆图书馆是学校较为独特的建筑,只看前面其实你并不知道后面是什么。屋顶不是常规的平顶,而是带有一定坡度的圆弧,其实是一个半圆柱建筑。图书馆最高27.4米,因此站在3倍的距离即81.2米才比较舒服。门口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中心安置一圆形花坛,花坛中心种植一较大型植物。其高度为8米,作为景观的中景,使得近景与图书馆的远景衔接得当。不过中景也有遮挡图书馆,影响视觉的地方。广场铺装材料为白色花岗岩,砖上的纹路也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体现不出质感。倘若花岗岩的白色换成黑色,空间可以带来充实的空间感。图书馆中心是镂空的,建筑外墙均采用落地窗,可以看见里面的书架,桌子,还可以采到自然光。图书馆面对东湖的阶数过多了,其实很少人会从这个门进入图书馆。再下去则是东湖边上的驳岸绿化。楼梯层的高度使得图书馆与外边的绿化地有了较大的高差,将不同功能区有效的隔离开来,界限分明。五舟广场到图书馆的距离是图书馆高度的6倍,开阔风景,水天相接,天人合一,宛如天开。视域内一切事物尽收眼底,一副开朗风景。竹林步道此步道在玉兰路的边上,可通往东湖边的小径,对着廊桥。廊桥高3.8米,长9.5米,宽2.5米,两边设置座椅,可以欣赏附近风景。步道两边种植了孝顺竹,在这个季节竹叶是发枯的亮黄色,有一种悲凉在心头。步道的曲度设计的很巧妙,你在入口看不到底,走进去慢慢地接近终点,一点点知晓,当你看到底时,发现你已经走完了。步道中间是平整的砖石,上有平行的线条花纹,而两侧排布鹅卵石。这种线条指引人方向,有导向感。鹅软石并不是胡乱堆砌,有一定的纹路是曲线延伸。附近的鹅卵石排布也有特点,是一片叶子。但是保存时间很短,倘若叶子周围凿出凹凸就明显很多。竹子是君子的象征,亭亭玉立,地上落满了枯掉的竹叶,地上被染成黄色。这样的组合让身临步道的人感到清爽,平静的感觉。翠竹园翠竹园是大部分用竹子制作的文化创意园,纯竹制作的亭子和竹篱笆以及附近均匀种植的各种竹植物。中间种植低矮竹类,外围种植较高竹类植物,起围合作用。入口一个圆形花坛,种有龟甲竹,起着古代建筑屏风的作用,遮挡内景,移步换景。折形的篱笆小径,延长步行时间,让人欣赏高雅的不同竹,而终点是高度较高的竹亭。竹亭坐南朝北,东西面设计竹椅,往东看,是密集的竹林和远处的青山的自然风光;往西看,是空旷的场景,看得见入口和小路以及高楼。竹亭位于较高位置,在竹亭望下去很开阔,看不到另一边的路,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效果。站在竹亭,大喊,竟有回声效果。而小径铺装采用间隔的白色砖石,丰富竹园的色调,也使空间感更饱满。行政楼内园林园林以廊为中心,廊内只在前后设置座椅,可以欣赏左边的空旷草地和远景的热带植物。看此景可以让人摒除心中烦躁,心境平和。蜿蜒的小湖,造了假山,做到山水相连,相互掩映。廊临水而建,防日晒,避雨淋,是纳凉,小憩的游人之处,也是园林中的景物,环顾四周,畅览园林景色。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