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分离技术(溶剂萃取)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讲分离技术(溶剂萃取)分析

本科生课程 分 离 原 理 与 技 术 碘在水和CCl4之间的分配(25?C) [I2]H2O, mol/L [I2]CCl4, mol/L KD 0.1148?10-2 10.09?10-2 87.89 0.0762?10-2 6.52?10-2 85.54 0.0500?10-2 4.26?10-2 85.20 0.0320?10-2 2.72?10-2 85.00 热力学分配平衡常数K0 KD也称(萃取)分配系数 化学势与K0 平衡时:?org= ?aq 即: 2. 分配比 当溶质在某一相或两相中发生离解,缔合,配位或离子聚集现象时,同一溶质在同一相中就可能存在多种形态。如OsO4在CCl4/H2O体系中分配时,出现下列情况。 OsO4在水中水解 OsO4 + H2O ? HOsO5-+H+ HOsO5- ? OsO52- +H+ OsO4在CCl4中聚集 4 OsO4 ? (OsO4)4 水相形态: OsO4 , HOsO5- , OsO52- CCl4相形态: OsO4 ,(OsO4)4 3. 萃取率(E) 对于一次萃取: 以Caq?Vorg除上式,得: 可见:E得大小取决于分配比和相比(两相体积比) 当相比为1(即Vaq=Vorg)时: 对于分配比D较小的物质,可以通过减小相比(即增加有机溶剂体积)来提高萃取率,但这种作用不明显。 而且,增大有机溶剂体积会使有机相中的溶质浓度降低,不利于后继分离和测定工作。 所以,通常是采用多次萃取或连续萃取来提高萃取率。 多次萃取 可推导出(请自己推导)经n次萃取后,水相中残留溶质A的平衡浓度Cn为: 当Vaq=Vorg时: 式中C0为水相中A的最初浓度,即总浓度。 4. 分离系数?(分离因子) 对于单一形态溶质,D=KD ,于是有: 2. 萃取体系的分类 基于元素萃取到有机相的形式分类 中性配合萃取体系(简单分子萃取体系) 阳离子交换萃取体系(螯合萃取体系) 离子缔合萃取体系 协同萃取体系 其他萃取体系(如高温萃取体系) 6.2.1 中性配合萃取体系 1. 特点 被萃取物在水相中以中性分子形式存在 萃取剂也是中性分子(含有适当配位基团) 被萃取物与萃取剂形成中性配合物 TBP-煤油体系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铀酰 被萃取物形式:UO2(NO3) 2 (铀的其他形态如UO22+, UO2NO3+等不被萃取) 萃取剂:TBP(磷酸三丁酯) 中性配合物: UO2(NO3) 2·2TBP 6.2.1 中性配合萃取体系 2. 中性配合萃取剂 中性含磷萃取剂: 磷酸酯;膦酸酯;次膦酸酯;膦氧化物;焦磷酸酯;膦的有机衍生物 中性含氧萃取剂: 酮,酯,醇,醚等,如MIBK(甲基异丁基酮) 中性含硫萃取剂: 亚砜,硫醚 含氮中性萃取剂:吡啶等。 6.2.1 中性配合萃取体系 3. 中性配合萃取举例 萃取强酸 非极性溶剂可以萃取近乎中性分子的弱酸,但不能萃取强酸;极性溶剂(醇,醚,酮,酯)可以萃取强酸。 如醚萃取硝酸: H+ + NO3- + E ? HNO3·E 或者 H+ + NO3- + H2O + E ? HNO3·H2O·E 有机相中溶剂化的H+与溶剂或水分子要形成氢键。 6.2.1 中性配合萃取体系 萃取金属离子 UO22+ + 2NO3- + 2TBP ? UO2(NO3)2·2TBP 6.2.2 阳离子交换萃取体系 1. 特点 萃取剂通常是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酸;故在两相中有分配。 被萃取物通常是金属阳离子,它与有机酸生成配合物或螯合物。 Mn+(aq) + nHA3(org) ? MAn(org) + nH+(aq) 有机酸萃取金属离子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水相中的阳离子与有机酸HA中的的交换反应。 6.2.2 阳离子交换萃取体系 2. 阳离子交换萃取剂 酸性含磷萃取剂: 烷基磷酸(如二烷基磷酸) 螯合萃取剂: ?-二酮(如:乙酰丙酮),8-羟基喹啉类,污类,羟胺衍生物,双硫腙,酚类。 有机羧酸和磺酸: 羧酸和磺酸在煤油,苯和CCl3中常成为二聚体。 6.2.2 阳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