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渗透膜整体压力上升 基于整体支配与部分渗透模式的比较
反渗透膜整体压力上升 基于整体支配与部分渗透模式的比较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基于整体支配与部分渗透模式的比较”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基于整体支配与部分渗透模式的比较
全球化的加强,尤其是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个人及社会生存方式所带来的根本变革,要求人不仅具有知识,而且具有全球的眼光和“带得走的能力”,懂得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此情势下,世界各地和一系列国际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从“素养”层面描绘国民教育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一些学者甚至将这些素养视为“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关键DNA”和“教育基因改造的核心”。
但我们要培养怎样的核心素养呢?这是国内讨论很多、分歧也很大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认识核心素养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为达成这些核心素养,该如何构建课程,即如何将核心素养体现和落实于课程。由于核心素养并不等于课程,因此这一课程编制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不过,学界对此似乎并不太重视,尤其缺乏课程体系层面的讨论。事实上,人们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课程发展中地位的不同理解,往往导致不同的课程发展路径和模式,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整体支配模式”及其“全面素养”观
“整体支配模式”试图由核心素养“推导”和“演化”出全套课程,即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在此思路下,核心素养被自觉或不自觉地理解为学生须具备的“全面素养”,成为教育总目标、学段课程目标和各科目课程目标的另类陈述。换言之,核心素养必须具备“发育”为整个课程体系的能力。
台湾地区近年全力推进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在内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课程改革,选择的路径正是整体支配模式。他们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提出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早在2008年“国科会”曾委托学者完成”界定与选择国民核心素养”等研究,“国家教育研究院”亦委托学者于2011年和2012年先后完成“K-12中小学课程纲要的核心素养与各领域之连贯体系研究”以及“K-12各教育阶段核心素养与各领域课程统整研究”等相关研究。他们将核心素养视为“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及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是“每一位接受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且共同的素养”,不仅是“关键的、必要的、重要的”素养,也是“共同的素养”。最后,他们以培养“终身学习者”为目标,提出了如表1所示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核心素养框架,包括三个面向、九个核心素养。
如何将上述核心素养转化为学校课程呢?蔡清田教授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即将核心素养视作“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关键DNA”。既然是DNA,那就意味着整套课程的全部密码都在其中。换言之,核心素养是课程体系的“基质”和纲领,课程的所有目标与内容均须由此推演而来。所以,“整体支配模式”在课程编制上的重要策略,就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层层推演。台湾教育行政当局2014年颁布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发展指引》就是这样做的:首先是制订“课程总纲”,将上述核心素养框架作为“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目标”;然后,再提出“各教育阶段之核心素养”和“各领域/科目之核心素养”,并将其转化为
相应领域或科目“课程纲要”的“学习重点”,最后落实于课程实施。可见,核心素养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源头,层层支配着课程的转化。这是一个由理念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由共同到分殊,环环相扣、层层支配的过程,强调彼此呼应、双向互动。
大陆的情况与此类似,教育部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开宗明义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照此理解,所谓“核心”素养,实为“全部”素养,这从表2所示的核心素养框架可以得到充分说明。
上述指标体系试图涵盖学生须具备的完整素养体系,而这恰恰也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明确要求。该《意见》不仅要求将核心素养置于我国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而且要求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可见,核心素养事实上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那么,从核心素养“走向”课程的路径是怎样的呢?按照前述《意见》的要求,应是全方位、逐级支配的。首先,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第二步,“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
文档评论(0)